从小时候起,跨年就是一个高兴又烦恼的事儿:高兴的是,可以吃一大堆好吃的,第二天还不用上学;烦恼的是一过了今晚,期末考试就被提上了日程。作为一个从小到大考前复习都靠缘分的佛系学生,这种又爱又恨的感觉让我提前体会到了生活的复杂性。
如果选一个词形容我的2017,我会选——“复杂”。有好有坏,半喜半悲。
六七岁时,我有时会与爸妈一起睡。有一天晚上,睡不着的我躺在父母脚头,看窗外的月光洒在床上;那个年纪,还不懂“静静地思考”是什么体验,但已经会开始在脑中胡思乱想。六七岁的男孩儿比女孩儿幼稚,刚开始明白什么是生死,什么是失去。我看着月光,忽然想起父母有时候会说“儿子啊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爸妈年纪都很大了,所以你要快点儿懂事儿,更快成长起来——忽然就哭了起来。爸妈被我吵醒,问我怎么了;我哭着说爸爸妈妈不要死,要长命百岁……
现在想起这件事儿,真的是百感交集。如果说现在新年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那就是父母又老了一岁。虽然现在每次去寺庙、过生日,我都会许愿父母长命百岁,健健康康……但是心里总是明白,现在陪伴父母的每一天,都要好好珍惜。叔本华在自己的第二本书里说过,“人只有当准备失去一些事物时,才会真正发现其美好而宝贵的特质……”
所以,虽然2017年我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几件大事儿,但是我宁愿它从未到来——有喜有悲,但喜不足以抵悲——父母都患重疾,让我忽然就体会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任性。有个好朋友和我说,我只是提早体会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儿,但这并不代表我能做到坦然视之——感谢她以及很多朋友的安慰,没有你们我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走过17年的下半年。
“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丞相除了前、后出师表,还写过一篇《诫子书》。这篇文章也很经典,其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经常被各种鸡汤文引用。
其实,文章里还有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我以前读时没什么感受,今年偶然重读,幡然一惊——美好的年华随着时光飞驰,坚定的意志也随着岁月而流失,诚哉斯言。相比起曹丞相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诸葛丞相的这句话才是大部分人(包括我和我的头发)在内的实际情况呀。所以,我不愿意面对跨年,其实也有不愿意与这一年中我所失去的所有事情说告别的原因吧。
然而终究要说再见的。
说到底,跨年只是一个形式;新的一年只是12月31日的延续,有因必有果,任何一个时间计量单位都不是独立于我们的人生而存在的。所以,也没必要仿若真的失去了什么宝贵的东西一样郁郁寡欢;要是能从此一秒开始,让自己的生活比前一秒过得更好,是不是一件更值得去思考的事儿?
终有说再见的时候——无论是对2017,还是对人生中注定要失去的事物和人。对自己说:“开心点吧”,即使开心不起来,也要尽量不要太难过啊。
永别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