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我们的情绪会比较容易随着他人的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原来情绪会传染。
举个例子,有一天我们很开心地回到家,如果这时候客厅里坐着的是一个愁眉苦脸的婆婆,那个当下,90%的情况下,你会被她的愁眉苦脸影响到。
有时候,我们跟别人因为一件事而吵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吵架的起始总会因为一方开始大声而开始,有时候我们会说:“是他惹怒了我”。
但其实你会发现,开心的情绪,不开心的情绪都会被传染。
因为我们的脑袋里有镜像神经元。
它会让我们的情绪被“传染”。
有镜像神经元是不是意味着,别人生气,我就要生气是很合理的呢?
当然不是!
那是动物脑在起作用的表现,而作为人,我们的社会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被锻炼出来,就像人的肌肉一样。
实际上,情绪管理是一种能力,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更多时候是通过后天的示范和练习而习得的一种能力。
如果说对情绪做到了接纳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那接下来如果你能共情他人感受,则是又一个升华。
一、同理心
也许你会觉得同理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本能上是,因为我们有镜像神经元。当别人伤心时,你能感受到。同理心不限于此。
把同理心看做一种能力时,它的要求就会高一些了。
在我们的身边,其实会有一些人不能感同身受别人的感受。这个也许源于他儿时的情绪没有被接纳过,从小没有一个情绪安全的环境让他能够感受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也就屏蔽了很多情绪的感知,对自己没有,对别人也一样不会有的。
二、不迁怒,向内找答案
在接触了很多育儿的例子后,我会发现有些孩子会有这样的表达:都是因为你,所以我很生气。
但实际上呢?这样的情绪迁移是孩子在跟大人以往的沟通经历中获得的并不健康的情绪表达。
我们要学习的情绪管理是我们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对于成人,我们都应该有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向内看的思维和习惯。这个向内看,不是要自责,而是为自己担起该有的责任,然后去行动。
举个例子:有些妈妈学习了一些育儿的知识,知道了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好的。而当他一下没忍住,又一次发脾气时,相信大部分的妈妈这时候是会内疚和自责的。因为明知不好,却又这样做了。
但是实际上这很正常。
因为情绪管理是能力,不是知识,需要不断练习。练习就会有犯错,犯错后内疚的情绪在提示你需要改进,而不是让你陷在其中。
而这时候可以做的是什么呢?
接纳那个当下发了脾气的自己,然后找一个能让自己冷静下来的地方,跟自己有个对话:我因为什么有情绪?这个情绪是什么?我能做什么?
通常,如果你能把这三个问题问完,想明白,情绪的问题就没有了,也会有了解决办法。
那么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1.孩子的情绪是孩子的情绪,我能感同身受你的感受,但不代表我要帮你负责。同时我相信你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2.情绪和行为区分开!伤心可以,生气可以,但是买玩具的约定不能破坏。
父母能做到这样的界限感,孩子就会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了,因为父母一直是孩子的榜样。
感谢鼓励咨询师于心分享的《情绪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