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的一大特点是,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完全取代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
2、法律制度是结果,民族性格是原因,所以前者无法改变后者。
3、在某些情况下,不真实比真实更真实。完全按照原几何形状作画,画面就扭曲了,让人不知道那是什么。
4、创造和指导文明的,历来都是一小部分知识贵族而不是民众,民众只有强大的破坏力量。
5、群体并不叠加智慧,叠加出来的都是愚蠢。
6、群体产生新特点的两个原因:个体群集后,使他敢发泄本能,而他脱离群体时是可以压抑这些欲望的;个体在成为群体一员后,会欣然为了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倾向和人的天性完全相反。
7、群体几乎无法区分主观和客观,把联想到的画面当真,虽然那一般和事实没什么关系。
8、逻辑学告诉我们:口供一致的多人证明属于最强证据;但在群体心理学中,目击证人最多的事一定是最可疑的事。(类比狼人杀中狼人群体对平民的误导)
9、要打动群体,必须多使用强烈的感叹句,要夸张、要断言、要一遍遍重复,绝不能讲理去证明什么,这也是演说家都知道的说话技巧。
10、文明的进步有其幸运因素,那就是,在群体的力量出现之前,科学发明和工业大发展已经完成了。(如美国群体抵制人脸识别)
11、个人利益常是单独个体最大的行为动机,但几乎不能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工人罢工,并非为了提高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只是为了自己根本不理解的思想观念而服从命令罢了。
12、如果群体诉诸理性和自己的切身利益,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文明,也就没有人类历史了。
13、激发民众想象的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的方式和被呈现在民众面前的方式,如爆炸死500人>疫情累计死5000人。
14、人类诞生以来只有两大任务:建立传统结构,并在其益处消失之后,努力摧毁它。
15、难的是,如何在稳定和求变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一个民族抓住传统不放,就会像中国一样无法进步,这时暴力革命根本没用,因为结果只有两种:打碎的锁链会重新连接,整个传统原封不动地重新获得支配地位(如袁世凯称帝);锁链无法恢复,国家陷入混乱,迅速走向萧条(如后来的军阀混战)。
16、一个国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制度的能力,以暴力革命为代价无疑能改变制度的名称,但不会改变制度的本质。
17、幻想无疑是虚假的影子,可幻想最终推动着各个民族创造了最自豪的艺术和最伟大的文明,没有幻想则人类很快就会回归野蛮状态。今天的社会主义如此强大的原因在于,它是唯一活下来的幻想。
18、领袖的掌控方式:断言、反复、传染。
19、自下而上的影响:领袖兼煽动家首先被民众的高论征服,他抓住它,扭曲它并自创一派,这个流派会进一步扭曲并扩散它,民众则再进一步进行扭曲。当这个理念貌似变成公理之后回到它的发源地,就会对一个国家的上层阶级产生影响。
20、公论与其中包含多少真假无关,评价是由事物的气场决定的。
21、当一个人遭受争议,就不再拥有气场。所以长期保持气场的神与人,都不允许自己成为议题,为了让群众敬畏,必须与其保持距离。
22、宗教信仰承诺在死后兑现幸福理想,所以谁都无法反驳;社会主义的幸福理想要在今生落实,所以其许诺的空洞性立刻就会出现。
23、当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政府无力主导民众思想。
24、当代社会也不存在一个主流观念,因为今天的一切观念都允许分析和公开辩论,所以都失去了气场,它们的锋芒迅速消失,存留下来的那些观念也再难唤起我们的热情。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冷漠。
25、民族性不同,导致有多少国家就有多少种社会主义形式和民主形式。拉丁群体倾向于集权,支持专政,寻求国家干预来实现自己的诉求;英美群体则相反,不指望国家,只诉诸个人的努力;法国群体尤其强调平等;英国群体尤其强调自由。
26、异质性群体之犯罪群体:参与者在犯罪后坚信自己那么做是在完成某种使命。
27、异质性群体之刑事陪审团:陪审团对自己可能成为受害者的罪行(通常最具社会危害性)毫不留情,但对犯罪动机是感情的情杀案件则十分宽容,这也是它与法官的区别所在。
28、异质性群体之投票群体:在一般性问题上,40个院士和40个挑水工的表决结果不会有什么不一样,这展现了公投的必要性。
29、异质性群体之议会:议会都有领袖,偶尔会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聪明领袖,但他们的智慧会让其说事态复杂、允许解释、请求理解,严重缺乏信徒所必备的狂热信念,所以会显得软弱愚蠢,任何时代的伟大群众领袖,都才智平庸得让人吃惊。议会是摆脱个人专制的最佳方式,但有两大危险,一是不可避免的财政浪费(因为无法反对有利于基层选民的提案),二是对个人自由的不断压缩(因为法律的不断增加)。
30、为了追求理想,从野蛮走向文明;当理想失去了价值,从文明走向衰落和灭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