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打电话过来,我正在看芒果台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看着一群从小光芒环绕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儿,游戏般做着被安排好的农活,倒也不亦乐乎,不禁笑出声来。
老友问:这一季嘉宾是不是换了呀?
我说:没有。
想着,就算换了,向往的生活也不会变。
节目中向往的生活,在我看来,简直是不能再熟悉了,插秧,薅地,喂鸡,放羊……其实,他们向往的,就是我小时候的生活啊!
没有那么细致,却依然可以怡然自得到极致。
那时候,我的皮肤是太阳的颜色,用现在洋气点的话来说,就是古铜色,一掰,还反光,啧啧……
那时候,最喜欢屋门口的三棵枣子树。一放学,就喜欢爬到树上,坐在枝桠间,随手摘下一颗枣子,放进嘴里一嚼,嘎嘣脆,甜味渗透入心里,整个人便欢快地要跳起来?偶尔会有一两个邻家奶奶背着锄头从树下走过,我便会从嘴里拿出一个枣核,瞄准,射击,然后看着奶奶的一脸疑惑样哈哈大笑。偶然间袭来的一缕清风,会舞动枝桠,我便随风摆动,像荡秋千一样,好不自在……
那时候,外婆家有一群羊,最好的放羊窝点,当然是铁路上面的那几个山头了,羊是被驯惯了的,就算不用绳子,它们也总能找到回家的路,牵着它们,只是为了指引前进的方向。
第一次放羊结束,看见哥哥们的羊都乖乖站在铁路边等,我的却一只不见,找了半天未果,便只好哭兮兮地往回走。没想在快到家的路口,有一群羊,正朝着我这个方向望着,“咩咩”叫着,好像再说“你还知道回家啊”。
是的,我的羊在等我回家……
后来,年龄越来越大,好像是突然之间,大家像约定好了一样,反正就是不养羊了,于是,放羊生涯到此便结束了……
诶~屋前的枣子树还在,只不过,爬上去的时候,已经明显感觉到有些枝桠已经承受不起我日子增加的重量了。
后来,三棵枣子树变两棵,两棵变一棵,到今天,却连一棵也没了……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总喜欢问别人:你的梦想是什么~好像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有多深沉;好像说出来,就真的能实现一样。
小学时,老师们问的很浅显: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呀?
不瞒你们说,那会我的愿望可大了去了,我说的是:科学家。不过,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当时的愿望跟我是一样的吧,来吧,来吧,握个手,干杯酒,敬初中时就忘了这茬的我们……
后来,读中学了,老师们常说:想想你们的梦想,要是你们不好好学,对得起你们自己吗?……
其实,我想说,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少人懂得梦想的真正含义?
农村里的娃娃想法总是很简单:我要考大学,不要再过天天柴米油盐酱醋茶,鸡鸭鱼肉嘴边挂,没事还要被父母骂的生活,我要拼,跟大城市里的人一样拼。
后来,大家都出来了,分布在各个城市,做的事大致相同___开始学着书上所说的,努力让自己变得跟从前不同。我们开始捏起嗓子,不再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到别人;开始排队挤公交地铁,不再一窝蜂只想奔着座位去;开始频繁地说“谢谢”“对不起”;开始收起了自己的小任性,把自己打理的尽量整齐,体面……
我们以为这样,就会成为当初想成为的人,向往的生活向往的人,形于表,却很少行于心。没成想,却变得越来越没了方向感。突然之间,发现,当年乡野间脆铃般的笑声,已经好久没出现过了,而以前的那些场景,居然成为了现在最向往的生活。
这个城市,究竟有多少裹着坚硬躯壳的寻梦人,寻梦,也是寻自己,他们要强又孤独,不肯放弃,于是只有继续整理好自己的躯壳,画上笑脸,毅然前行……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而生活,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