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也是在《子不语》中看到的,后来读了《广艺志》,却给了这故事带来另一番意味。
说是云南有个爱喝酒的官员,叫孙叶飞,是湖州人,平日里主持着地方州学,时常叫上学生一起喝酒。中秋之夜,月色大好,孙叶飞就叫上州学的学生到州学的乐志堂赏月喝酒。
月正当空,欢饮之中,忽然众人听到近旁的桌子发出一阵响声,好像山上有大石滚落一样,正意外间,有学生发现门外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身影,头戴红草帽,又黑又瘦,像只猴子,脖子上围着一圈绵密的绒毛。
正当众人愣神之际,妖怪单只脚跳进屋来,看见众生饮酒,便大笑了起来,声音像是竹子裂开的声音,尖锐非常。
学生中有人反应过来,大叫到“山魈”。
众人一身酒气自然被吓醒,呆立原处,不敢上前。
山魈见众人不动,便自顾自的走入乐志堂右首的厨房,掀开正在床上酣睡厨师的被子,看到酒醉厨师的面容便大笑起来,尾随在山魈后的众人出声提醒,厨师醒来之后,看到山魈的面容,惊讶之下摸上灶边的棍子,边朝山魈打去。
山魈见木棍挥来,不见慌张,装作搏斗的样子,同厨师嘻戏起来,州学的厨师素来胆大,扔掉棍子,一步抢前,直接抱着山魈倒在地上,扭打起来。
众人看山魈受阻,拿上刀、棍上前助阵,可是刀砍在山魈身上,不见伤痕,众人便拿棍棒一顿乱打,打到众人手软,山魈的身子慢慢变小,面容也被砸的模糊不清,最后变成了一个肉团,众人拿上绳子将肉团捆在乐志堂的房梁上,等着明日天明便将之投到江里去。
第二天鸡鸣天亮的时候,堂内的桌子又发出山石滚落的声音,众人起床查看情况,却发现肉团早已不见踪影,地上只留下一个草帽,后来发现是一个朱姓学生的,至此,众人才知道原来州学内经常有帽子失窃,都是山魈偷去的,至于偷去做什么,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其实,从先秦时期《山海经》、《国语》等典籍到明清时期的志怪笔记中,都不乏山魈的记载,其中以成书于唐朝的《广异记》中的记录比较有意思,书中说了两则山魈的故事。
一则中叙述到:山魈在山林树上营造树屋居住,喜欢脂粉和铜钱,有行人在山中赶路误了时辰,恰巧碰到山魈的树屋,以脂粉铜钱要求借宿,山魈便让行人在树下休息,夜里有两只老虎来到树下,山魈就下树,以手抚虎头说:这是我的客人,不要打扰。
第二则则是岭南判官刘荐在山中行路,巧遇山魈,大叫“妖怪”,山魈便叫上老虎追打刘荐,将刘荐压在脚下问到:还敢骂我么?刘荐左右祈求宽恕,山魈便放了他,到家的刘荐生了一场大病。
从这两则故事中,不难发现山魈懂人言会造屋,会饲养猛兽,有好坏观。《广异记》中还叙述到:山魈会耕作,由汉人出种子和田地,山魈负责耕作,收成之后公平的分给汉人,说是山魈个性秉直,多要会遭天谴。
看来山魈也有道德观。
恰巧读《广异记》的时候有在看一篇黑奴贸易的文章,文章考察了欧洲人对黑奴贸易的道德观,如果不把黑奴作为自己同样的“人”来考虑的话,黑奴贸易就不仅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看完之后,不知道为何,山魈也是人的想法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