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崔永元同学也出事了,这个曾经是我最喜欢的主持人。最近开始讨厌他了,不是因为最近他名下的“璞谷塘商城”陷入了舆论的风口,不是因为他的商品价格高。
就像我们出去买东西一样,相同的产品有不同的价格,这个是可以接受的,除了产品本身,还有服务和态度吧?
崔永元在微博回应称“关于价格过高的言论,纯属扯淡。并直言“买不起可以去农业部抗议,崔永元的公司没义务让老百姓都吃得上健康食品。再吵吵,还涨价,说到做到。”
崔大师为此不停地在微博跟各路人士开撕,语出伤人。
也许网络的世界里,只有众人的吵吵闹闹,不会有正义审判的来临。
出来卖,可能会遇到不懂行的人,耐心给人家解释一下就好,为什么有的厂家能把危机做成商机?
这个大师,成功的让人识破了。没有永远的大师,只有永远的利益。
只为了自己获取更多利益的人都是伪大师,真正的大师会让劳苦大众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能识别伪大师,还勇敢面对人生,我们就成熟了。
2
好在经过漫长的科普,我们已经成熟起来。
我们现在稍稍好了一点,虽然还不具备抽丝剥茧的行动,至少有了勇于置疑的勇气。
张悟本脑梗住院,吃绿豆不管用了。在张大师的“食疗养生理论”中,不少观点曾引起公众广泛效仿。
之后他总结“有些病跟饮食有关系,有些跟饮食没关系。那时候光生气了,没关注自己,气得就脑梗了。”
大师也会生气啊,这是普通人才应该具备的优秀素质。
不同的人嘴里说出的话,结果就是不同的,有些人的话,就会招来大家信奉,前提是他是一个“大师”。
当然,时光是唯一能识别这些大师的高手。
有些人,只能骗一些人一辈子,但不是全部人。有些人,只能骗全部人一时,但不是一辈子。
伪大师,只是希望别人信奉他的理念,而自己一定要跳出自己的规则。
和大师们计较,是一个长跑的过程,跑步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他们只是普通人,肺活量也不怎么行。
3
昨天晚上,在网上瞎逛,看看有没有值得阅读的网文。
忽然发现,有位大师,居然在给自己的文章刷点击量。
我能发现,因为我的职业、专业、同时曾经也做过这样的事。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又试了一下,只要把自己的网文刷新几下,它的位置就会提高几名,否则就会下降。
于是,我的精神没有把持好,整段垮掉了。
这个社区还是一个风气比较好的文字社区,这些牛X闪闪的大神们坐拥数万粉丝,为什么半夜12点还在孜孜不倦的给自己刷点击率?
要知道,有多少粉丝用他们的人生信条兢兢业业的活着?
如果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大师,就是靠这个占据了头条,会不会和我一样感同身受?
我不质疑大师们的写作实力,我只是害怕他们人品和我们一样,甚至不如我们这样的路粉渣渣。
所以,怎么知道他们是用另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代替了原来我们的错误的价值观呢?
于是,我们必须……最好能让自己聪明起来,独立思考,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而不要把三观交给大师塑造。
4
无数个大师倒下去,无数个新大师又站在新的山头上。
原来我们有民国大师,原来我们有百家讲坛,现在我们已经不满足于实力明星,我们开始打造自己造星运动。
存在即合理,需求为王。
原来我们为健康打造过气功大师,饮食大师。
为了娱乐,我们打造了超级女生,快乐男生。
现在我们重归精神世界,开始包装签约作者。
从实体包装,到网络包装,包装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在生活时,还是在上网。
它们,将与我们同在,与我们同行,同生共死。
我们要学着适应它,对它宽容一些。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那些永远正确的大师,敢于自己面对惨淡的人生。
5
贪与怕,构成了我们的原始动机,从目的到目标的驱动力。
因为贪与怕,我们会不断的犯错与验证。
用那些“真诚”的大师的人生格言去生活,只会周而复始地重复错误。
他们那些开过光的课程中的办法,只会让你沾沾自喜,肯定不会成功。
大咖们不会告诉你自己真实的成功经验,和真实的龌龊经历。
很少有人说起比尔盖茨的妈妈是IBM董事。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在联想公司成立的1984年,创办了香港中国专利代理公司。
他们也许没有给子女直接的帮助,但是会给他们打造我们未曾遭遇过的见识。
不要强调个案会成功,忽略背景和方法的成功,无法证明。
真正的成功,需要自己验证。
明确自己的目标后,我们找的不是大师,而是方法,通过不断的推导和实践,才能得出自己的正确结论。
放弃大师吧,面对惨淡的人生,要想成功,只能开始验证模式,只能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只能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