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卡萨布兰卡本名叫安法,达尔贝达是中文的标准译名,卡萨布兰卡只是一个别名。可能,是卡萨布兰卡在中文里显得更洋气、更诗意些,所以,许多国人都更喜欢将这座城市称作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位于摩洛哥西部,濒临大西洋,距首都拉巴特仅88千米,是摩洛哥的历史名城,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这个城市集中了摩洛哥80%的现代工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左右,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116名。
卡萨布兰卡市区由古城、法国人早年建造的市区以及现代新区三个部分组成。全市人口320万,市区总面积1615平方千米。城市临海,绿植葱茏,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是摩洛哥、甚或是北非著名的旅游城市。
卡萨布兰卡在摩洛哥是最具历史张力、又最具时代活力的最耀眼的存在。在这座城市里,既有庄重肃穆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又有动感活泼的鸽子广场;既因自然环境优越,被称作“摩洛哥之肺”,又因浪漫的城市风情,被誉为“大西洋新娘”。
当我们到达哈桑二世清真寺游览时,已近下午六点。清真寺在夕阳的映照下,已开始慢慢地由粉黄色变成了金黄色,显得特别的雄浑而华丽和格外的庄严又神圣。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市区的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的最西端,由摩洛哥当时的国王哈桑二世亲自倡导建造,且以其姓名作为清真寺的名字。
据导游介绍,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历史并不久远,1987年8月开始修建,经过5年的施工,耗资5亿多美元,于1993年8月30日建成启用,并从此成为了卡萨布兰卡新的标志性建筑。
在哈桑二世清真寺的游览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有两个最显著的亮点:
一是占地宽阔。哈桑二世清真寺占地面积达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祖先来自海上。清真寺又分为主体大殿和露天广场两个部分。大殿内外,恢宏壮观;回廊玉柱,气宇轩昂。
资料显示,哈桑二世清真寺的主体大殿内可安排2.5万人祈祷,广场上能容纳8万人礼拜,整个清真寺可同时接受10万人开展活动,是继沙特的麦加、麦地那清真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二是科技感强,哈桑二世清真寺,是目前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据介绍,主体大殿巨大的屋顶可以遥控开启与闭合,25扇自动门全部由钛合金铸造,可有效防护海水腐蚀。重达35吨的正门,国王来了只需输入一组密码便可打开。
并且,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下安装有供暖系统,冬季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在5分钟内就可打开散热。宣礼员还可以搭乘电梯直达宣礼塔顶,从这座清真寺发出的诵经声能够传至市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卡萨布兰卡,鸽子广场无疑也是一处颇受当地市民和外来游客青睐的地方。鸽子广场的正式名称为穆罕默德五世广场,是城市中心的重要地标,因长年都有成群的鸽子聚集在那里而得名。
这座鸽子广场,还被中国游客誉为“卡萨布兰卡的天安门广场”,但面积仅为天安门广场的1/100。在广场的周边,聚集了法院、市政厅、邮局等重要机构,所有建筑都较好地融合了装饰派艺术与伊斯兰风格。
有意思的是,据说鸽子广场的缘起还与中国游客有关。这个广场原来只有数量很少的鸽子,2016年摩洛哥对中国公民免签后,大量中国游客涌入,许多游客又喜欢在广场给鸽子喂食,导致鸽子数量激增,如此,又吸引了更多的中国游客来到这里喂鸽子,同样,也吸引了更多的鸽子飞来与中国游客互动。
不知道该不该担心,如此循环下去,这里的鸽子是否会泛滥成灾呢?
夏日的卡萨布兰卡,太阳总是落得很晚。当我们迎着夕阳,吹着海风,漫步在卡萨布兰卡迈阿密海滨大道上,瞭望着蓝色的大西洋时,仿佛又听见了哈桑二世清真寺那一记记悠扬的钟声在耳边响起,又看到了鸽子广场那一群群可爱的白鸽欢快地从眼前飞过……
一念执着,百年繁华;一念豁达,千载清明。我们看见了,卡萨布兰卡,这座摩洛哥最出类拔萃、最灿烂炳焕的城市,无论过去,无论今时,无论夏冬,无论晨昏,都会在大西洋东岸闪耀着一道道最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