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模型,是我自己想的一个模型。需求来源,是想解释自己的愚蠢行为。
某一天,你碰到了一位梦寐以求的妹子。然后,她就住在你的心头不再出去。再然后,这份焦虑的心情使得你迫不得作出一些改变。或追求,或远离。
追求,就是cost。你整天需要思考如何与她对话,她在想什么,她的一个随意行为是否有特殊的含义。我们常会感觉追求他人时做不好本职工作。因为我们的大脑负荷50%都在这些事上了。。。我们在图标上将其表示出来,是一条波动的曲线。
在追求的时候,虽然你会心怀期待。她今天回我消息很快诶,她今天有对我微笑诶。你会在心里暗喜,然后评估自己追求成功的probability。我们假设追求成功对你的utility为一个常数,probability * utility = profit。那probability会是怎么一个函数曲线呢?除去前几天的无脑上头,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对自己追到妹子的可能性估计会逐步下降。你遇见她的第一周,你可能觉得自己还有戏,但半年后,你一直在追求而对方的反应却忽明忽暗,你觉得自己还剩多少概率?profit曲线一开始稳定,随后下降。
Ok,我们将两条曲线放进同一个表格,看看出现了什么情况。(图表中的数字为虚构,可自行调整,此处为作图)
这两条线相交了,这说明,从这一天后,追求带给你的cost大于profit。因此你的正确决定应该是放弃追求。一方面你追到女孩的可能性已经很小(长时间的追求喜欢你的也早已同意),另一方面你假如还需要记挂这件事情的话,非常的花精力。但是很多时候人没有这么理性的放弃,就会像舔狗一样继续追求。怎么说明?图中黄色部分代表的是舔狗的沉没成本。舔狗没有意识到花下去的成本已是沉没成本,即已付出而且不可回收的成本。沉没收益在图中是蓝色的虚线部分(这个概念好像是我自己编的),但是一个理性人应该考虑的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比较。所以,一个舔狗花费的精力越多,反而越不会放弃,他绕不开自己沉没成本的那个怪圈。在此想提醒自己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理性人应该考虑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毅然的决绝是对过去的一个交代,也是给自己的一个最好选择。
——致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