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酒杯想起你
宁静的夏夜,晚霞似燃烧正旺的火焰,将天空的那一端染得通红。它宛如一位温柔的恋人,轻轻拥吻着小城,余晖洒落在我家的小院里。我与老伴相对而坐,悠然端起酒杯,与晚风浅酌,和夕阳共醉,时光在这静谧中流淌,满是惬意与浪漫。每当我轻举酒杯,思绪便如脱缰之马,飘向远方。那公鸡牌崇明老白酒独特的味道,瞬间唤醒我心底的柔情。每一滴酒触碰舌尖,都勾起我对它深深的念想。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初开,我身为基层供销社的采购员,意外收到上海市崇明县糖酒公司的供货会议请柬。怀揣着期待,我如期赴会。展览大厅里,名酒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公鸡牌崇明老白酒却格外引人注目,会议招待用它,赠送礼品也是它。
会后,我带着礼品登上了那列绿皮火车。它行驶缓慢,逢站必停,从上海到铜陵竟需整整一天。途中,我在列车上买了一袋常州萝卜干,打开一瓶崇明老白酒,自斟自饮起来。当我轻轻拧开那古朴的瓶盖,一股清雅的香气扑鼻而来,仿佛是春风掠过稻田,带着泥土的芬芳与稻谷的清甜,瞬间弥漫了整个车厢。我吃着萝卜干,品着老白酒,隐约听见周围乘客对这酒香的夸赞。
微醉中,我靠在座位上,列车有节奏的哐当声宛如摇篮曲,催我进入了梦乡。列车不知疲倦地前行,而我在梦里仍回味着饮酒的愉悦。一觉醒来,本以为会像往常喝烈性酒那样头昏脑胀,没想到竟毫无不适之感,唯有满口的甘爽芳香,令人回味无穷。
从那时起,我便深深爱上了这酒,如同老鼠爱大米一般。每晚,我都会做上几道家常小菜,和老伴小酌一番。崇明老白酒由糯米酿造,度数不高,入口醇厚绵长,顺滑而不刺激。说是老白酒,实则更像米酒。我尤其钟情于它那清甜的味道,那不是腻人的甜,而是如夏日凉风、初春暖阳般的清甜,恰似一位温婉的女子,细腻而有韵味,让人忍不住一杯接一杯。
几年后,我当上了基层供销社主任。大年三十,我接到县供销社电话,得知主任亲自带队来进行年前安全大检查。那年代单位没有招待费,而酒向来是社交的纽带、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我觉得这是个表现的好机会,便把珍藏多年、舍不得喝的崇明老白酒拿出来招待领导。
大家边喝边赞,酒意正浓时,主任似乎品出了什么。他拿起酒瓶一看,笑着说:“难怪味道这么熟悉,原来是我老家的老白酒。”主任是上海下放知青,因表现出色当上了供销社主任。他指着酒瓶介绍道,这酒有七百多年历史,采用百年古法工艺酿造,是上海崇明县的特产,在沪苏一带有着“名扬江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的美誉。
“小主任”用酒招待“大主任”,能得到认可,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这个年也过得格外有意义。正所谓“以酒为礼,可通天地;以酒为情,可和万事”。年后,县供销社把我从乡下调进县城,让我担任商场经理。或许正是这崇明老白酒发挥了纽带作用,让我实现了进城工作的梦想,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后来,我离开了供销系统,但崇明老白酒始终在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说来也巧,女儿大学毕业后考进了苏州的事业单位,还和苏州籍女婿成了家。沪苏一带喜爱米酒,女儿知道我喜欢喝酒但酒量不大,考虑到喝烈性酒对健康不利,便极力推荐我喝崇明老白酒。逢年过节回家,她总会带上两瓶。没想到,退休后我又与这酒续上了缘。
崇明老白酒,就像一位老友,陪伴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让我在每一次端起酒杯时,都能忆起那些温暖而美好的时光。它见证了我的青春、奋斗与成长,承载着我的亲情、友情与梦想。这一杯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岁月给予我的珍贵礼物。
西边的太阳再次落山,我和老伴在小院里重复着往日的温馨。每当我端起酒杯,无论是烈性酒还是其他色酒,脑海中都会回荡起网络歌手谢天唱的《端起酒杯想起你》中的歌词:“喝了一杯又一杯,醉了一回又一回,你忘了我,我忘不了你,一场相遇,一生铭记,因为心里有你,所以每天都会想你。”崇明老白酒,你是我心灵的港湾,是疲惫生活里的一抹亮色,是我舌尖上的宝。即便岁月斑驳了记忆,我也愿化着一缕春风,永远依绕你身旁,让你的香甜,成为我一生都难以忘却的念想。
汪厚明,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华合作时报》《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中华日报〉等。散文集《浅拾弥香》于2024年由线装书局出版社出版。征文获奖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