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近期疫情严重,按教育局要求,我校党员分批分时段到被封控的中心广场1栋2单元卡口下沉参加志愿服务,为本单元被封控的居民服务,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阻止居民外出,把他们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资,包括食物,快递,外卖等送到各位居民手中。
按时间安排,早上7:50我跟李芬老师,张琼华老师就到到达值班位置,换上“大白”防护服,替换了昨晚值夜班的同志。8:30,就看到另外一大批的“大白”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这边走来,他们的对面也走来,看着他们带着的双层口罩,腰间用透明胶带缠着做核酸所需的棉签和收集管,很明显他们就是准备上楼做核酸的医务人员。他们对面又走来一批“大白”,听负责人说话内容,可以判断他们是社区网格员,准备分工,带领医务工作者分小组上楼。
结合我自己到隔离点做疫情志愿者的经历,我特别能体会他们的艰辛。防护服是一体的,穿上就没有那么轻松脱下,遇到想上厕所只能憋着;戴口罩进污染区,想喝水根本不可能,也不敢;防护服根本不透气,小姑娘稍微好点,男同志稍微活动一下衣服就全湿了;为了防护安全,所有上楼医护人员都需要戴面罩,过不了几分钟,口鼻雾气就模糊了面罩,看不到要走的路,更看不清做核酸的居民,用力重了,就是居民满腹来骚。所以,对于他们冒险上楼,我真的觉得他们不容易,真真实实的逆行者。
下沉社区,也遇到形形色色的居民,有些我真心觉得他们不是人。上午核酸采集人员挨个住户敲门进行核酸检测,但总有人以睡着了为由不开门,等到下午了,又跟社区打电话,说自己没有做核酸,要求社区派人上门重新做。夜里三四点钟点外卖,让工作人员送上去,我就想不明白了,这些人为什么都这么低素质,难道不知道下沉人员也需要休息,就不能换位思考吗?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颤颤巍巍提着三个白萝卜,在单元门口等了十几分钟,才看到一个小伙子下楼取,我们把萝卜递给他后,小伙子转身就走,完全不理会门口还站着的老婆婆,我就奇了怪了,其他人送东西都寒暄几句,难道他不会?嫌弃东西少,还是嫌弃只有萝卜呢?一句感谢或者你回去路上慢点,都这么难?
愿社会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暴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