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要高于对分数的追求。
我们的生命不应该完全被耗费在考试和刷题中。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刷更难的题,但这些题将来很可能并不会在生活当中出现。
生活的意义在于跟人交往,去运动、交朋友,具备良好的情商,以及有时间去欣赏大自然。
2.我们需要拓宽幸福的维度。
大家现在评判成功的维度太过单一,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有一种——考上985或者211的学校、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赚到一些钱、能够创业成功、能够公司上市或者能够当上大领导。
《瓦尔登湖》中有一句话:“从圆心能够画出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道生命的途径。”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幸福的标准,不应该只有一个。
3.缓解家庭的焦虑。
很多家长会把期待当事实,这使得教育者备受折磨。当家长看到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看到报纸上的优秀人物,甚至听到名人的访谈时,他就觉得我的孩子也应该是这个样子,但实际上这些只是我们的期待。
我们不能够把自己的期待和自己的孩子完全绑定在一起,认为只要我足够努力,我的孩子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实际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的,我们不能够忽略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能够简单地用一个故事模板来限定自己孩子的人生发展。
4.减少教育者的冗余工作。
现在的教育方法加法太多,从而导致不幸。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从教育的管理者到执行者,首先想到的都是再增加一个指标、再增加一个流程、再增加一个检查、再增加一个会议,最后所有增加的东西都会落到一线的老师、学生和家长身上。
其实,未必要多做很多工作,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应该用减法思维来重新思考。
工作已经25年了,课堂教学改革吆喝了很多年了,曾经红极一时的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现在都已走下神坛。本人也曾经是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分子,但是反观现在的教学,还是老样子。
有时候也想发挥小组的作用,小组合作、小组捆绑评价啥的,但是人家班里根本就没有小组,自己临时划个小组,不均衡不说,随时还有因为调位等偶然因素解体的情况。
如果上级部门来听课的话,临时组建小组,临时设计活动,也算比较精彩。然后还是老样子。
对课堂改革,每年都有新名词、新模式,自上而下一阵风的要求实行。大都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换了包装而已。
这不,去年刚提出“四化”课堂,还没捣鼓明白的,今年又提出这方案那纲要,弄的我们晕头转向。
特别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新的领导,总要提出一点新的东西,方能凸显他的过人之处。自上而下贯彻他的新方案,方能凸显他的权威和领导力。
教育的确需要做减法了,老师们都晕头转向、疲于应付了,孩子们的学习质量能有保证吗?
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年代,照样能出名师、出名生。传统的未必就是不好的,先把传统的工作落实好了,然后再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才是课堂改革的应有之义。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真心呼吁,教学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多听听一线师生的声音,千万不能拍脑袋决策。
减少层层加码、减少教学之外的事务性工作,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干点本职工作,这应该是所有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
让尊师重教不要成为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