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个特殊的节日,一大早就看到群里发端午节的祝福。不过都是祈祷安康之类的,但是还是发现朋友圈有人发端午快乐的祝福,我知道端午节不能说快乐。
端午节不祝人快乐,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它本身是一个祭祀节日,所以庄重和严肃。
端午节有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是吃粽子,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
唐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一心为国,却被小人中伤,被国君流放。后来楚国被秦灭亡,屈原不愿苟活,抱石投于汨罗江。屈原死后,百姓聚集在汨罗江边凭吊。
渔夫划着船去打捞屈原的尸体,所以有了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为了保护他的尸身不被鱼虾啃噬,于是向江河里投放饭团。
担心饭团被蛟龙吃掉,于是用树叶包裹饭团,这才有了现在的粽子。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讲:“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屈原离去千年,精神仍在,而屈原也让端午这个节日本身,多了几分深沉的意味。
粽子除了纪念屈原,还有一个重要的功用是感恩自然。端午节在芒种时节,正是粮食收获的时候。
人们把收获的粮食,当成是自然的恩赐与馈赠。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吃,而是感恩自然,感谢天地。
粽子,是最重要的祭祀之物。一方面是感恩,一方面则是祈祷。
感谢大自然的赠与,感谢大地生养万物,养育万民,祈祷明年的丰收与富足。这种对大地与自然的感恩,让中国人养成了安土重迁,安于土地的观念。
加上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推崇,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也正因此,端午节得以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起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四大传统节日。
在传统节日里,端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五月五日一直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这一天五毒出动,瘟疫横行。所以这天人们会做一些事情,防病避疫,驱邪禳灾
在这样一个祈求平安健康的节日里,祝愿别人安康,自然更应景一些。
每年端午前后,雨水增多,气温攀升,是各类毒虫爆发的时节。
民谣里讲:“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不是什么猛兽,而是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它们在这个时节大量繁殖出现,咬人伤人,甚至传染疾病。为了自身的健康,古人选择用草药驱虫防病。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选择上山采药,主要是艾草和菖蒲,把这两种草药融入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挂上艾草做的香囊,吃艾草煮的鸡蛋,房子外挂上菖蒲。还有就是用艾草煮水洗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端午沐兰汤。
许仙怀疑白娘子是蛇精化人,于是在端午节这天劝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白娘子无法推辞,最终显出原形。
人们还会用雄黄酒写“王”字在孩子身上、额上。也是希望可以让孩子躲避毒虫,护佑健康。端午节的习俗都是为了祛毒禳灾而生,是古代的“防疫日”。
如今五毒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各类病毒依旧防不胜防。
在这个疫情反复的时节里,多加防护,注意卫生。少熬夜、多运动、规律饮食,注意消毒通风。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主题,端午节只能祝福安康,不能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