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
一、什么是生死?
一切存在都有生死。一个想法(动力。源于自恋、性、攻击性)一旦发出,就像一个独立的生命,它有生亦有死。如果动力实现了,就有生的感觉。如果没有实现,就有死的感觉。死带来了死的能量。
成熟的人能感知到:我的某个动力与我是分开的。他们可以抽象出一个“我”。这个动力的生或死,不会影响“我”的生死感。
脆弱的人会认为:动力=我。一个动力的死亡=我的死亡。动力的死亡带来了死亡的能量。(死亡感=焦虑)
如果一个人能够扛得住这种能量,甚至能够通过“绕弯”(eg:健身故事)战胜它,那他就具有坚韧的生命力。
二、婴儿的时空观
婴幼儿会认为,如果一个动力在当下的时空没有实现,那它就死了。婴儿的时空观只存在于当下的一瞬间。
藏猫猫游戏:关于生死的游戏。婴儿认为,看得见的东西存在,否则不存在。
成年人拥有更完善的时空观:如果一个动力在当下的时间不能实现,换一个时间能不能实现?如果换一个空间能不能实现?
任何一件事,都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幻,来增加概率。
但是,开悟者会明白,“时间是一个幻觉。”这似乎和婴儿的时空观接近。所以,婴儿的时空观不应该被轻视。但成人应该拥有想对更成熟的时空观。
三、我是谁
脆弱者的常态:任何小事遇挫都要崩溃,因为自我的生死和动力的生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死亡的恐惧时刻袭击他们。
通常,成熟的自我都源于童年的馈赠。
成熟的自我的形成,通常归功于成熟的父母。当孩子感受到死亡感时,成熟的父母会包裹着你,他能告诉你“没关系,还有我呢。”并且慢慢引导孩子发现时空感(即自己的愿望,变换时空后,是有可能实现的)。这样孩子就会形成成熟的自我。
所以脆弱的人不必自责。活到现在,你已经无数次战胜了死亡。
四、延迟满足
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死亡不会那么容易,只要通过时间的积累、空间的变化,愿望终会成功。延迟满足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孩子必须感受到,虽然现在得不到满足,但通过努力或寻求帮助,我可以增加目标事先的可能性。
五、自我效能感:我能做成我想做的事情
学步儿受到过度保护时,会破坏他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实体自恋)。
家长对孩子的焦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是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社会后被轻易杀死。此时的家长被死能量抓住,希望孩子变强大,来化解家长的死亡感。
孩子越小,就越应让孩子去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练习场)
对于缺乏自我效能的成年人,可以通过完成小事,来练习自我效能。如果已经没有机会,那就去搏杀,时刻提醒自己时空是可以变化的。
六、挑战舒适区
舒适区内,只会产生生的能量。自我效能感到达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死能量来捶打。化解死能量,就会产生生能量。这样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所以需要刻意挑战自己。
反脆弱: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加强大。
七、主动和被动(动力和压力)(重点)
你的人生必须主动发出动力。如果你的一生都由别人决定,随波逐流,你可能善于忍耐,但是没有韧性和生命力。
你引以为傲的头脑和想法,很可能是被外界灌输的。
所以你不能听从你的脑袋,而是要听从你的心(灵魂)。主动选择你的人生。你的选择和动力,是一切的开始。
八、生命的展开
我要带着主体感,展开我的生命,活出我的使命,我要把我展现在世界上。
当你带着一种主体感,强烈地展开你的动力,展开你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丰富的碰撞中,额能你会发现我和你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照料。这是你才明白,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我。这时你会深刻的明白,除我之外,再无其他。但似乎世界又真切地存在着。
但是一切的前提,是我要展开我的动力和生命。如果我不展开,一切都是乌有。
九、连续和断裂
连续带来生的感觉,断裂带来死的感觉。
理性是连续的,感性是断裂的。
冲突就是你和我之间出现了死能量。此时,我要么攻击你,要么攻击自己,要么攻击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时关系就会出现断裂,如冷淡、疏远、分手。
好好使用你连续的一生,让自己整体上处于连续的状态。
如果在对的方向上,你一直都在持续地做努力,那么你的各种各样的努力其实经常起一个叠加的功能,不断持续下去,你的人生就会达到不可思议的高度。人际关系如此。事业也如此。
发自内心的动力+连续的状态=有韧劲的生命(也是幸福的生命)
十、总结
1、从一生的长度去看你的事情。因为一生是连续的。
2、坚持完整地做好一些事情。最好是发自内心的你想做的。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那就只能用理性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