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252677/
▏原文片段
1993年,我刚刚走进《东方时空》,制片人时间告诉我:「有两件事是忌讳,不能做。一是要坚决去掉形容词,二是不要叫被采访对象为老师。」
为什么要去掉形容词?
我们是做新闻的,而形容词的作用是修饰,生活不需要修饰,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新闻都该客观地反映生活原貌,而不是用形容词来粉饰太平或刻意打压。
为什么不许叫被采访者为老师?
因为我们不能把观众提前预设为学生,电视不是让观众来听课,我们与观众,我们与被采访者,观众与被采访者,都该是一种平视并平等的关系。
于是,我记住了,一记就是十几年,不一定都做得到,起码时常反省。时间长了,又有所悟,感觉这两个要求不仅是在说如何做电视做新闻,或许对社会也有用,当然,也与做人有关。
然而,时常让人疑惑的是,这两个提醒,对于今天很多年轻的同行来说,依然新鲜,显然,它在当下还有价值。没办法,形容词在新闻里总是随处可见,「老师」的称谓被进一步泛滥着,而可怕的是,打算制止并修正的人却少了。也许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许是大家都更实际或更麻木,于是,时代经常被热烈地赞美并形容着。不是时代有多糟糕,而是更好的时代应当听得到更多的批评和忧患,听得到监督中的理想,听得到面对批评与监督时,时代特有的坚强与自信。我们不是时代的学生,时代更不该是我们求学时为得高分而写下的虚假作文。
▏原文概述
不要滥用「老师」一词。
▏联系经验
我要解读的可能跟原文有些偏离,但殊路同归。我要说的是「老师」一词和「朋友」一词的泛滥使用。
似乎什么人都能被称作「老师」,最早是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对某个比较有名的主持人称老师,当时觉得「老师」这一称呼被滥用了,颇为不爽。时至今日,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只要对方资历比自己老一点,则一概称作老师。甚至连上一期的中国好声音的人气学员再次回到这个舞台的时候,主持人都不敢大意地称其为老师,让人不禁有些愕然。如此这般一来,真正的老师倒不知道自己该被称作什么了!在我看来,真正对自己的成长起到帮助的才叫老师,而那些在就业岗位上被称作老师的,不见得就是一位合格的老师,在我这里,就是如此。
说到这里,我想回忆一下我的校园老师,有几位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时至今日,很多他们说的话我都忘记了,但总有那么一两点能让我一直记住他们。小学班主任,感谢她,教会了我拼音,才能让我的普通话水平很标准,从此我对拼音特别感兴趣,我也爱上了翻字典,我的发音没有错过,这是我很自信的一点,这在高中时得到了很大的验证,拼音全班第一。初中班主任,有一天课间,她跑进教室跟我们讲了「紧急重要度模型」,之后我处理事情学会了区别对待,对我后来的时间管理能力影响很大。高中化学老师,他课上经常会像疯子一样跟我们说「突破思维,挖得再深一点,不要浮在表面!」还有好多话……虽然当年我们都在当作好玩的事听着,可是他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际,我大学四年一直在思考这些话,直到最近,有了些许突破,但是还没有完全懂,我在努力。大学辅导员,在一次年级会上,他说了一句:「成绩好的同学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信了,我也这么去做了,事实证明,辅导员的经验还算靠谱。
另外一个词也被滥用,就是「朋友」。如今,再没有比朋友更为泛滥的,到处可以听得见:这是我朋友!请我朋友帮忙,没问题!有事找我朋友去!朋友这个词使用频率之高,如同打开瓶盖儿冒出的香槟酒泡沫,可以喷吐个不停。似乎真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湖遍地是朋友。尤其伴随着臧天朔那首已经唱烂的老歌《朋友》,朋友更是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朋友真的就这么多吗?当你遇到困难,他们真的会帮你吗?当你缺钱时,他们真的会帮你吗?朋友一词,在我看来是个很纯洁并且很慎重的词,不是谁都能进入我的朋友列表的,人的一辈子能真正交心的朋友不会超过10个,不信打开手机通讯录找找看,有没有10个?
▏拆为己用
略。(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坚持原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