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写的《伊凡.伊里奇之死》,是一部探讨死亡的小说,书中描述了伊凡.伊里奇得知自己罹患绝症后,面对死亡的心理过程。
伊凡.伊里奇面对死亡时,内心无比恐惧,而让他最为痛苦的,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他发现自己这一生,并未真正地活过。这才是他恐惧的根本。
如果死的意义,是揭示生的价值。走到生命最后的伊凡,才发现以往的生活目标,不过是追求官场或职位上的虚荣心和满足感,他的生命一直在向外看,从未向内看过自己,从未活出真我。
一个人越觉得自己没有真正活过,就越惧怕死亡。
很久前读过一段文字,说很多人到老年后,脾气变得古怪,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自己人生的不满意,而到了晚年,往往已经疾病缠身,体力不支,更无力去完善自己的人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恐惧死亡,同时受身体虚弱的限制,又不能有太多的情绪起伏,脾气自然容易变得古怪。
面对死亡,生命是什么呢?
俄国小说家纳博科夫在《说吧,记忆》里有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两个永恒黑暗之间的短暂火花”。
虽然我相信灵魂永生,但当时读到这句话,我的心还是被刺了一下。我用大概十分钟沉浸于这个问题。
面对人人都逃不开的死亡,生命显得如此渺小、脆弱、绝望。死亡终究到来,一切都太虚无,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我前五分钟的思考,这个感悟让我无比痛苦无助,凄入肝脾。
既然我离死亡终究越来越近,既然时间如此紧迫,既然死后不能有轮回,那我一定要把此生过得灿烂无比,一定要珍惜余生的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过得积极而有意义,最终要让我的生命更加贴近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我后五分钟的思考,这个想法又给了我无限的希望和动力。
死亡,让我们变得矛盾。
一方面,死亡带来的虚无感,让我们感到什么都抓不住,或者抓住任何东西都显得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对死亡的焦虑,又让我们什么都想抓住,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充满野心和欲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激起独特的火花。但不断扩张的野心和欲望,常常让我们的内心永远焦虑急切,目光短浅,做事抓不住重点。
我们都渴望探求生命的意义,并积极去追寻意义所在,却仍会深陷无意义的游戏深渊,仍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曾经意气奋发,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最后却连改变自己的勇气都没有。
当我们明白生存的压力如此之大时,我们已经屈于麻木,每天重复着不喜欢的工作,与不喜欢的人相处。
偶尔,我们会愤恨自己的生活怎么能过成一滩烂泥,自己的意志怎么能受他人控制。
有那么短暂的时光,我们内在被压抑的灵魂无比冲动,渴望得到释放,渴望重获自由。
但很快,我们继续屈服,并告诉自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生活需要靠物质基础支撑才有安全感,需要遵循规则才能远离孤独。
白天,我们成了拉磨的驴。
驴拉磨的可悲,不在于枯燥乏味的旋转,而在于在旋转中逐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失去了主动性的能力。
工作之外,我们总算离开磨坊,解开缰绳。但拉了一天磨,我们疲惫万分,回家只想躺在沙发上,做个葛优猪。
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一个月又一月过去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我们走到中年,然后,我们的灵魂逐渐死去,只剩下躯壳,上班做驴,下班做猪,周而复始,时光飞快流逝。
更可悲地是,每天很努力地拉磨,却还是没能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于是,葛优猪有时候就变成了生气猪,忍不住冲家人发脾气,有时候又变成了焦虑猪,在懊恼痛苦中向内折损自己。
有时候,我们也会变回人,会仔细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活出自己?
很不幸,对于一个常年沉迷于驴猪体态的人来说,只有知道自己死期的时候,才会真正懂得生活。
我们听到太多这样的故事,看过太多这样的新闻。XXX得了绝症,才明白自己忽视了生命中更为重要的事情,而花费了太多时间精力放在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Irvin D.Yalom发现,许多病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会发生显著而积极的变化,并感到自己更加有智慧了。之前存在神经症、恐怖症和让人无法承受的人际焦虑在死亡面前,可以轻易消失。
当知道自己的死期时,曾经难以放下的,才可以轻易放下。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为什么我们不能带着一颗向死而生的心去生活呢?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的作者高铭,曾经有一段时间严重失眠,后来他觉得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当然,他不是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朝生暮死的心态去生活。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暗示自己,今晚死去,明早我就是新生的。第二天,他暗示自己已经得以重生,暗示自己昨天的不愉快,只是时间旅行的所见所闻而已,暗示自己的今天才是现实生活。后来,他的失眠症得以治愈。
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也把每一天,当做新生的第一天。这种心态境界,会让人释怀很多事情,也会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
向死而生,并不是多么悲壮的一个词,更不是只有战士才需要用的词。
我们应该有一颗向死而生的心,并不是盯着死,而是要带着一颗悲死的心,更好地去生。
提醒自己终将死去,并不是一种诅咒,而是一种祝福。肉体的死亡也许可以摧毁我们,但如果能更好地看待死亡,直视死亡,也必会给我们更多勇气,能更好地安放我们死前的灵魂。
对于一个死都不怕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是不敢选择的呢?还好意思每日荒废时光,虚度光阴吗?又怎么允许自己白天做没有思想的拉磨驴,晚上做懒惰无比的葛优猪呢?
这种做驴做猪的行为,都是对时间的亵渎,更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这样过完一生,到了晚年,脾气不变古怪才怪。
缓解死亡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成为你自己。
很多朋友说我活得洒脱。其实,我真不这么认为,如果连我都算是一个洒脱的人,那生活中,有多少人是禁锢的啊。
好吧,就算我活得相对洒脱些,这也不是我的天生特质,而是敏感的我,更能感受生命的消亡和时间的紧迫。这种感受让我迫不及待地逃离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去努力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更让我倍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当然,活在物欲横生的繁华都市,能逃离的只是一部分,能抓住的喜爱之事更是有限。但至少我在路上了。
白天的时间,暂时不能属于自己,但晚上的时间,我可以尽情做自己喜爱的事。这愉悦了我的灵魂,并且让我有更多的信心,也让我更有能力掌控白天的时间。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时间将全部交付给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上。虽然这个时间点会来得迟一些,但我相信自己只要不放弃,当我步入晚年,当我生命垂危时,我会是安详满意的。
此生,我们不该辜负自己。
作者简介:清心,倾燕记燕窝创始人,南开大学MBA,摄影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心理学研习者,退休后想学油画的梦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