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假期,我曾在阿伯丁待了近一周。虽是阿伯丁郡的首府,且是苏格兰第三大城市,但阿伯丁的现代气息并不浓厚,如果不看城市中往来行人的衣着打扮,光看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建筑风格,整座城市俨然20世纪初的古旧模样,散发着强烈的历史气息。阿伯丁也是英国北部最大的城市,至于有多靠北,这里是全球十大极光观赏地,如果幸运,市内即可看到极光。
在这座北城生活的一周里,我一直想看一回海上日出。这座海滨城市东临北海,正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可惜天气始终不如人意,日出的时候多阴,上午九十点才放晴,所以我多日都无眼福。看不了日出,退而求其次看日落也好,可城市西面是错落的建筑群,又无观海景的雅致。离开前的两天,我研究了当地日出时间和天气预报后意识到,往后两天可能还是没有看海上日出的机会,这诡异的天气倒是能看日落,于是我琢磨要不去附近西朝大海的小镇看北海的日落,也算了却半个心愿。
我在谷歌地图上研究了一番后发现了一个好去处,英国最靠东北的城市——弗雷泽堡。这是阿伯丁郡东北部的一座海滨小城,处于北纬57.69°,两面靠海,西面虽海岸线歪歪扭扭,但是从地图上看无遮无拦,应该不妨碍观赏海上日落。由于同伴没有出远门只为看日落的兴致,次日我独自乘大巴去了这座在阿伯丁北面64公里处的小镇。路途不算远,但大巴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因为沿途经停了十多个北部小镇,多数看起来不大,透过车窗几乎能一眼看完全貌。弗雷泽堡是最后一站,下车往北走不到百米就是北海了,自然称得上英国国土东北部的最北小城。
下车后,我径直往北走,没几分钟就到了海边。海风凌厉,我裹紧了围巾。由于离日落还有一阵子,我遂沿海岸线先向东走,因为地图显示小城的东部更凸向北海,向西的视野也许更好。一直走到地图上最北部的海角后,我向西看,发现西面海湾另一面的排排房屋竟然阻挡了视线。这时太阳已经西落,我赶紧朝西走。
临近傍晚,海湾沿途的海景和街景都掩映在将落未落的夕阳的橘红色光辉里,颇为震撼。我不忍弃美景于不顾,放慢脚步,四处抓拍,间或驻足海边,环顾四周,忘情欣赏。流连之下虽见识了壮美的风光,无奈日落不等人,我看到太阳愈发靠近地平线后,一路向西小跑。最后我怕再往西跑可能误了返程的车点,不得已停下,在海边的小路上观看陆上日落。
错过了海上日落,好在目睹了别样的风光,倒也不是全然可惜。走回车站,我看看站牌和车站的告示,发现由于圣诞假期大巴减少了运营班次,还得等上四五十分钟。干等无趣,我决定在小镇里逛逛。
小镇不大,根据前几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居民不过一万人出头,对比之下,谢菲尔德大学光是学生就有两万八千人。小镇的中心更是小得出乎我的意料。最初我闲逛的时候压根没意识到这是中心区域,除了有一座主教堂,街边的商店稍微多了些之外,其他没什么特别,后来查谷歌地图才知道这块夹在两条街道中间长不过一百五十米的区域就是镇中心。
沿街的餐馆倒是不少,走十几步就能碰到一家,门脸颇显眼。不到十分钟,我就逛完了镇中心,意外地经过了四家中餐馆。我本想尝尝英国最北小城里中餐的风味,可是时间已晚,全部关了门。我只能从橱窗朝里看,发现店都小得很,里面似乎没有招待客人可供堂食的地方,查了谷歌地图,看到四家饭馆的名称底下都有备注——中餐外卖。看来这几家馆子只提供外卖。
没机会品尝北城中餐,这么晚也没别的去处,我只得回到车站。等车的时候,有同样往南去背着旅行包的小镇居民搭讪,闲聊了几句,看起来他对我挺好奇。后来车站的保安大叔经过,加入了对话,我寻机脱身,躲到站牌后。我看着夜幕笼罩下的小镇,想起刚才漫步小镇的时候,无论是沿海小路,还是镇中街道,偶遇的居民大多友好,有些看到我这个陌生的异国面孔主动打起了招呼,或者问我是否需要帮助。不过,有一点令我奇怪,大多数路人看到我都投来好奇的目光,直愣愣地盯着我,有些擦肩而过后仍然扭头看着我,仿佛见到了奇葩。我之前游历过不少英国城市,从未有过这种被众目凝视的待遇。
我越想越觉得不正常。弗雷泽堡有四家中餐外卖店,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家店叫Ling’s,这分明是汉语拼音,可能是店主的姓氏,所以肯定有中国人生活在这里。既然有中国人,还是开餐馆的,本地居民理应在现实里见过中国人,毕竟小镇的人口不多,面积也不大,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应该对我这个中国人投来猎奇的眼神。况且我相貌平平,打扮正常,自认不会被路人当成“妖怪”,可是大多居民看到我却感新奇,这表示他们在生活中很少见到中国人。既然如此,只有一种可能,这四家经营中餐外卖的店主不常外出活动,至于外卖可能雇了本地人送,他们跟本地居民的关系也很疏远,因此本地人很少在镇里见到他们,才会惊奇于见到我这个突然造访小镇的中国人。
这几个中国人生活在异国的偏远小镇,却很少跟本地人打交道,以至于大多数本地人压根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想到这里,我开始好奇这几个千里迢迢移民到异国最北部偏远小镇生活的中国人,毕竟这里真正算得上无依无靠,远离故乡,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并未融入异国异乡的生活,甚至离群索居,对于大多数本地人而言,他们仍是外人。
我想这些中国人生活在这里不外乎三种可能。
一来,他们的祖辈移民到这里,已经在此生活了几十年,因此他们对千里之外的中国谈不上有多少牵念。但是通常来讲,二代移民大多融入得好过父辈,跟本地人打得火热,不至于大门不出,以至跟本地人互不相识,所以他们更可能是一代移民。
二来,既然是一代移民,他们不可能无故迁居到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异国偏僻小镇,极有可能或婚或嫁到本地,换言之,他们的另一半很大概率是弗雷泽堡的居民。这样他们大可不必经常外出购物或社交,全靠另一半即可,这就说得通为何本地人没怎么见过中国人了。
三来,有人像我一样,偶然来此旅行,在这座海滨小镇流连忘返,恰好有钱,索性买栋小屋定居,后觉生活无趣,却又不舍离开,于是经营起小本生意,至少有事可做。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我提出这种可能性的原因在于这座小镇确实具备这般魅力和魔力,至少当我在小镇闲逛之时,确实想日后在此定居,毕竟濒临北海,环境宜人,景致优美,小镇又多年代悠久却仍在使用中的古建筑,古色古香,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并不落后,而且居民和善,更重要的是房价不高,且多是独栋小楼,简直是理想的安居之处。不过,这种抛家千里迁居至此的人必然很少。
综上考虑,那几个中国人多半是随丈夫或妻子移民到弗雷泽堡,由于本地的商业并不发达,鲜有可展拳脚之处,本身也不擅长其他谋生之术,闲居在家太久又过无聊,只好打着中国人的名号经营中餐外卖,既打发时间,又不至于太过闲散。透过本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大致猜得出他们同本地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融入本地生活的程度。
不知道作为生活在英国最北的中国人,深居简出,邻里不亲,他们是否会时常怀念以往国内的生活?又或他们是否后悔抛弃国内的亲朋,来到异国偏乡过着颇为孤独的生活?如果有机会重访弗雷泽堡,我一定要去这几家中餐馆拜访店主,听听他们的故事。
文 字 / 王煜旸
图 片 / 王煜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