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指出对方的错误所在,若不能很好地沟通往往会导致互相指责,争吵甚至升级为肢体冲突。如果能友善且有效地沟通,不仅可以解决问题,避免冲突,还可以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密切。下面列举生活中的三个情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境下该如何沟通呢?
情景一:某学生近来频繁迟到
1、“你最近怎么总是迟到啊?”
2、“这两周你迟到了六次,是家里有什么事还是自己有些累? ”
第一说法传达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种不满的情绪,这必然也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或害怕或厌烦甚至愤怒等,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种说法明显友善了很多,学生听到后也会感激老师的关心,也能解决迟到的问题。
后面的说法用了哪些策略呢?简单的概括起来就是用事实进行说明,用询问表示关心。
下面我们梳理对比一下:
对于指责,我们第一反应通常是自我辩护与反驳,而对于明确的客观事实,我们往往会坦然接受。沟通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表达情绪,我们先陈述客观事实(切记不要使用带有主观情绪的词汇),进而提出关切的询问,找出原因,问题迎刃而解。
那下面这些我们平时常说的话你是不是想到了如何更好的沟通呢?
“你为什么总是忘带钥匙?”
“你最近怎么这么爱睡懒觉?”
情景二:有人在看书,有人外放看视频
1、“你没看见我在看书啊?”
2、“我在看书,能不能小一点声音?”
第一种说法明显就是要吵架的语气,是典型的暴力沟通。
第二种方法就缓和得多,对方也会把声音调小或带上耳机。
后面的说法用了什么策略呢?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似乎称不上策略,就是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处境和需求。由指责对方变成表达现状与需求,从“你”字开头到“我”字开头。友善沟通的最大障碍是消极的情绪,这个情景中看书的人确实容易有生气甚至愤怒的情绪,所以先深呼吸冷静一下,再说明自己现在的情况和希望对方做的事情,这就做到了友善沟通。
下面的这些话是不是也可以换个说法呢?
“你没看见我忙着呢吗?”
“你没看见我都快累死了吗”
情景三:家长教育不爱学习的孩子
“我们工作这么辛苦,你怎么就不好好学习呢?你对得起我们吗?”
这个情景我们先不做沟通方式的对比,先看一看这么说话的逻辑——因为父母工作很辛苦,所以孩子就要好好学习,其实很多孩子是不能理解这一点的,在有的孩子看来,家长这样说只是给了他们压力,把工作的辛苦当做提要求的资本,说的多了,孩子也就麻木甚至有些逆反心理了,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来变换一下其中的逻辑,家长辛苦工作是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而孩子充分利用这个好的成长环境的表现就是好好学习(学校的课程、辅导班和各种特长爱好等),如果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努力去做,家长会很欣慰很有幸福感。理清这些之后,可以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期待。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和孩子沟通“我们想给你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所以我们愿意辛苦地工作,如果看到你能好好学习,我们会很欣慰你能理解并支持我们”,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把“你应该……”变成“你如果……,我会很……”要求的标准很高,很像必修课,期待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心态不一样,我们的心理预期以及相关的情绪也会不一样。
下面这些要求该怎么提更好呢?
“我上一天班这么累,你就不能把家里收拾收拾吗?”
“我挣钱也不容易,你就不能少买点吗?”
友善沟通立足于解决问题,化解冲突,古人言“三思而后行”,在说话时若是能多想一想话怎么说效果会更好,也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吵和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