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高段,孩子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在开学这段时间,我感觉学生上课都比较沉默,回答问题时都很少主动发言,整个课堂特别安静,我很不喜欢这种状态。五年级的孩子进入深入思考阶段,如果持续这种状态,我很担心他们变成学习的机器。班级的好坏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于是,我决定在班级里采取积分制。当孩子表现好时,组长就会给他们加分。如果表现错了,就会相应的减分,并把分数等级分为三部分,最后在一周进行总结,进行相应的奖励。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支脑筋,想办法。
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各司其职,各组在班级委员会的协调下相互合作,每开展一个活动,学生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班级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为了主人,初步建立了一个学生自主管理型的班级。
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