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读书笔记》在讲完读书要防止万物丧志和防止焦虑式读书后,提出了若干条非常有见地的读书方法。
第一、立志,以确定阅读范围。
读书学习第一重要的是立志,立志是为了确定学习的目标和范围。知识是没完没了的,而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无线的知识,就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读书之前要通过立志来确定读书的范围。
立下志向,其他是事情才有方向和基础。如果你立志通过读书搞懂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好,只要你肯下功夫,总能做好。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知道停止知道范围的边界。只有立志后,才能确定读书的范围和边界,才能知道停止。
第二、读书要持之以恒、日日不断。
做任何学问,一定要日日不断,滴水石穿,不要今天有时间多读,明天没时间少读,一定每天读固定长时间的书。
曾国藩说每个人治学就只选择一样,但是每天不能断,日日学习,终有所成。曾国藩自己每天读三十页书,今天忙读不了三十页,读十页也行,只要是日日不断,就进步得很快。
华杉老师自己彻底的贯彻了日日不断的读书方法。除了读书,写作也是日日不断的。华杉老师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五点到七点写作,七点吃早餐,七点半出门去公司,晚上九点半睡觉,从来不曾间断。每天写作,在家时早起在家写作,出差就早起在酒店写作,出国也早起在国外写作,生病也要在病房写作。每年因为意外事件中断天数不会超过5天。因为持续读书、持续写作,目前已经出版多本解读中国传统经典的书籍,比如《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孟子>》、《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华与华方法》等。
第三、每本书都一定要读完。
读书为了防止忘记,必须有2个原则。一是要认真读,把它读完,二是重要的书要反复读,每隔几年读一遍。
关于每本书都要读完这一点,曾国藩特别坚持,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一本未完,不动下一本。
今天人的弊病就是读了很多本书,一本都没有读完,总在多本书之间横跳,横跳完了还要在网上晒。这就把读书搞成了作秀。
第四、读书是向作者学习,所以为了完整掌握一个作者的思想,重要作者最好读完他的全集。
第五,读书不能有胜心,别老找作者的麻烦。
今天很多人读书,总想找作者的错,找出作者不如自己的地方,这种胜心是读书的一大弊病。
第六、读书要选择经典的书去读。
时间有限,只能读经典,现在的通俗读物,往往只能用来在读经典遇到困难的时候,作为补充材料阅读。
今天有的人认为这些经典书籍是过去的书,观点不够新,新书的观点才是前言。其实,这种看法是狭隘的,今天的前言思想都是来自于上百年以前的思想,所以读了经典,才能知道前言的根源在哪里。
第七、读书读完了要放在具体事情上琢磨,读书要自己。
今天的人读书只读到别人,没有读到自己。举例说明,比如说读书读到看见老人摔倒应该扶起来,有的人就说社会风气不行,老人倒了没人扶起来,这就是他读到了别人没读到自己,他读到了社会风气不行,读到了别人不扶老人,但是却没有读到自己,读到自己的话他就会想我遇到倒下的老人扶不扶。如果他自己都不愿意扶起来,这就是读书后把道理读到别人身上了,没有读到自己身上。这样去读书,就是读别人没有读到自己,读下来还是没有收获,没有进步。
读书读到的道理,像一把尺子,很多人读了这把尺子,拿尺子只量别人,不量自己。
这一点,也就是说读书要知行合一。
第八、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气质,提升修养,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第九、读书不要贪多求全,不能急躁贪快。
读书不要贪多求全,读一点算一点,然后从哪一点开始去做。贪多的结果就是一本都没有读。假如你读的慢,一年读一本也行,但是我真正把把这本书读进去了,反而能够取得进步。
读书不要急躁贪快,遇到难啃的书如果读不下去,可以看看周边阐释性的书,或者影视作品,或者网上讲解视频,降低阅读难度
以上几点是华杉老师在《华杉读书笔记》中重点提及的一些读书方法,非常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