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日子过得不差,但你是否在平淡的生活中感觉到一股压迫?在唾手可得的自由里感受到无形的桎梏?或者是在言论自由的网路当中感受到一双犀利的眼睛正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反乌托邦」主义的其中一类,大致上就是形容这种感觉,一种藏于虚幻美好底下的腐败、自由幻梦里的真实枷锁。此类型的作品在好莱坞中并不罕见,也许可解释为科技高度发展、网路过分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内心忐忑不安的未来课题,不过在介绍「反乌托邦」之前,先来介绍何谓「乌托邦」 。
乌托邦,即理想乡。也就是一个完美的社会,有着完美的法治跟健全的体制,是人人称羡的梦之地,而在其前面加一个「反」,即代表一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套用Wikipedia上的解释:“它是一种不得人心、令人恐惧的假想社群或社会,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也就是说,这个名词所代表的,可能是理想社会的假象或者是一个全然崩换的社会体制。而当今好莱坞所流行的「反乌托邦」主义,我想可以用一个笼统的方式来概括,那就是:
现存社会所面对(或者是将要面对)的问题变得过度严重,以至于不远(或遥远)的将来,人类文明发展出一套应变与之共存。符合以上条件,即有可能为反乌托邦式的电影。
《猩球崛起》中高智慧的猩猩族群与人类的抗争
仔细想想,许多电影、或影视作品都蒙上了这层对科技、环境破坏甚至人类自身不信任的阴影,来自英国的神剧《黑镜》,虽然是不同的短篇组成,各篇故事并无直接关联,但「反科技」的潜意识,却也隐隐埋藏在科技重度使用者所建立的新社会形态里。以下,就以几个分类,来介绍近期的同类型电影。
科幻讽刺神剧《黑镜》所创造出的高科技却无人性的环境
社会体制类
随着未来社会的变迁,也许人类文明的风貌尚可预测,但体制可能有着天壤之别。这里列出几个文明乍看与当今社会雷同,却有着让人难以苟同的极端或者集权政策。
《饥饿游戏》系列
年轻影后「珍妮佛劳伦斯」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一个粮食短缺的未来,名为「施惠国」的极权政府,于每年举办杀戮大会并且实况转播,在不同区抽签选出的一男一女必须参与「饥饿游戏」,游戏中的参赛者需要彼此互相残杀,直到其中一人胜出为止。这场血腥的实境秀,不但有厂商赞助、较讨喜能吸引众人目光的参与者往往也能得到更多的优势。这部电影出现的正是时候,除了让年轻的劳伦斯因此大红大紫,她所饰演的第十二区参赛者「凯妮丝」,更成了许多年轻女性的偶像。她勇敢代替自己的妹妹参与这场残忍的游戏,持着高超的射箭技巧,在故事中一边冷静沉着的突破各个关卡,一边却也不失对体制的愤怒跟其他受害者的同情心,她的智慧与强悍,也让剧中的角色从选出的「被害者」,一路成为反抗军的新领袖,被压抑的人民的新希望。
《饥饿游戏》中被选上的凯妮丝,将踏上成为反抗军首领之路
《撕裂的末日》
克里斯汀贝尔,这位诺兰导于演黑暗骑士三部曲钦点的蝙蝠侠。在成名前曾参与过一部风格很像《黑客帝国》的《撕裂的末日》。两部电影都是反乌托邦主义,但概念不同,上映时的关注度更是大相径庭。《撕裂的末日》的设定,来自于第三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对自身情感的害怕,劫后余生的社会对「情绪」下了禁令,创作或者是单纯的音乐欣赏,都成了犯罪。片中每个人都一袭黑色风衣、梳着油头、戴着手套,走路不疾不徐、办公空间井然有序,克里斯汀贝尔所饰演的政府高层,在处理掉宁可选择情绪而非理性的搭档后...本身也出于好奇的停了镇定情绪的药物,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悸动跟眼见反抗军火刑后,决心站出来反抗这个没血没泪的政府。
《撕裂的末日》的社会里也不能养狗,因为那是情感的表现
本片独创了一个名为「枪术」的未来武功,熟悉枪术的人可以成功闪避多数的弹道,并且达到自身最大的火力输出。本片有不少武打画面,但概念跟美术设定,却让我认为更有可看性。每个人都一丝不苟、毫无犯错的生活,看似完美,但这样的我们是否少了身为「人」该有的特质呢?
高科技逆袭类
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曾公开警告:如果人类未对人工智慧(AI)做控管,总有一天,人类将会被机器人给统治。姑且不论这个惊人的预言是否成真,好莱坞的许多电影已经在萤幕呈现了。
《黑客帝国》系列
这个由华卓斯基姐妹所执导的科幻经典系列,不但有华丽的武打镜头、惊人的「子弹时间」特效(如慢镜头或者是时间停止),真正让人意犹未尽的,就是它挑明了一个名叫做「桶中脑」的哲学概念。所谓的「桶中脑」,指的是如果一个疯狂科学家可以靠着电流讯号等方式,「欺骗」他所实验的对象,利用人为方式制造出所有的感官,五感不再是实际体验,而是电流对于大脑不同部位的刺激,被实验者可能只是一颗装在桶子里的大脑,没有躯干,却行走、呼吸、感觉在造假的世界。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图中繁华的大楼景象都是假象
《黑客帝国》的世界,是在人类与机器人的大战之后,人类趋于劣势,大战后的粉尘遮蔽了天空,需要太阳能的机器人想出了新点子,在农场中培育出沉睡的人类,搜集人类身上微弱的电流来得到己身能源,这些沦为养分的人类,则都集体活在90年代后期、繁华社会的假象中(电影将这个虚拟的环境称作「母体」)。而一群在母体外的人类,除了躲避机器人的追击,也誓言要解放被机器绑架感官的群体。
这个新颖的概念,不知道让当时多少人开始怀疑自己眼前的现实。而母体内的世界充满着乐趣却覆盖着一层惨绿,对比着拥有真实色彩却形同原始人洞窟的息安(母体外的人类城市)。鲜明的差异对着观众抛出一个无情的问题:是醒着受苦,还是在虚幻中享福?
《黑客帝国》经典的一幕,选择蓝色继续醉生梦死、还是红色面对现实?
《银翼杀手》系列
本片分为20几年前的初版《银翼杀手》及20年后的续集《银翼杀手2049》。原版跟衍伸作品,灵感皆来自小说家自菲利普·K·迪克(PKD)的小说:《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故事中的人类已经移民火星,却留下生理跟心理都有缺陷的「鸡头人」(实际上也是人类,却有着被贬低的称号)留在地球善后。为了开辟火星,制造出许多的「仿生人」,他们有着如人的外型及思想,却相对短暂的寿命跟共感能力(具备人类族群该有的「对我族类的同情心」)。孰料,仿生人在执行人类所交付的任务时叛逃,为了「解决」这些公司资产,被指派的人类「探员」停留在地球,追杀躲藏的仿生人族群,靠着「共感箱」跟一系列的「共感问题」(确认被询问者是否具有同理心),来揪出越来越先进、无法用目测看出差别的「冒牌货」。
《银翼杀手2049》中惊人的视觉特效
最初版的电影跟书本虽然在结局上做了小小的更动,却创造了一样的角色冲突。追杀仿生人的探员,是人类族群的边缘人,他们不带感情的执行着任务,是否代表着他与仿生人一样毫无情感?而仿生人选择与鸡头人结盟、并且群聚照顾彼此,是否展现出虚拟的「人性」?共感测试的设计,也让人不禁想到图灵早在1950年便提出的「图灵测试」,当人类无法分辨机器与人的差异,那是否代表着机器也富含着与「人」等价的智慧或价值。此系列另一个迷人的特点,则是那一连串如废弃物推跌而成的雄伟高楼,杂乱的语言、混杂的人种在狭小的城市巷弄间并肩交错。当然,没有一个人会希望自己生存的社会变成这样,却很难不赞叹这惊人的废墟。
环境破坏类
虽然也算文明发展到极致衍伸的后遗症。但这个类型更强调着某个不可逆的环境破坏,举凡地球暖化后的粮食水源短缺、导致人类濒临绝种的病毒扩散等等。这类型的电影,更可以细分成两个分项:「接受现实」跟「寻找解答」。
接受现实代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乔治米勒导演的愤怒道,是延续梅尔吉勃逊主演的疯狂麦斯系列的第四集,但这次由莎莉赛隆、汤姆哈迪领衔,且一路飙到遥遥无际的沙漠。这是一个人们为水源、石油疯狂的世界,各方霸主占据不同的资源,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天下苍生,身为高干的「查理兹·塞隆」,决定带着军阀「不死老乔」孕育下一代的年轻女孩们及珍贵的水源远走高飞,逃往传说中仅存的绿地。而这个粗劣的计画失败后,也因为「麦斯」(汤姆哈迪饰)的出现跟出手,变成一场与不死老乔的正面对决。
本片之所以会被我归类成「接受现实」,是因为片中没有人要为「环境保育」尽一份心力,在这场末日风格、不是水源就是汽油的国度,所有人好似都已接受了这个「设定」。没有人在做垃圾分类、也没有人在绿化社区。当然片中仍有「保留种子」的概念,却仅止步于「希望」而非有规模的执行。这类型的反乌托邦主义是我最喜爱的类型之一,一个体制跟思维模式完全与今日背道而驰的社会,电影呈现的新概念,每每都让人大吃一惊。
寻找解答代表-《移动迷宫系列》
说到寻找解答,不得不提最近热映的《移动迷宫系列》,既然版上有90秒的介绍版本,详细的剧情这里就不加赘述。本系列的最终章很有趣的涵盖了各个族群在面对社会体制全盘瓦解前的转变,有民兵反抗强权、有幸存者只想消极地躲离病毒影响的范围、也有人汲汲营营为寻找「血清」的努力。那么多个主题能塞在一个系列里实则不容易。唯可惜众多的议题也让本系列最终章失去了一点点独树一格的代表性,然而,却未能掩饰这部电影的野心。本系列到了尾声,是否如愿找到抵御这场浩劫的「解药」?在戏院揭晓。
《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中,仅存的人类建立一堵高墙企图隔绝感染
结语
反乌托邦主题,一直都是发烧话题。举凡科幻、动作或者是主打青少年族群的电影,都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除了绚丽的特效及颓废的街景还可以看见每个人面对大环境下的「真实反应」。看完电影后,不妨问问身边的朋友,是否有人其实内心深处向往着萤幕里荒谬的社会体制?跃跃欲试想要在饥饿游戏中胜出、在沙漠里狂飙,或者是宁可活在电脑创造的虚假幻觉之中?一个虚拟的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以「现实」为根源发展出剧情。这个主题,是人类因对现实社会不满或恐惧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但有如现实社会一样,它可以是一些人的恶梦,却也是另一群人的乌托邦、朝暮向往的理想之地。
《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现正热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