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时不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因为那个时候看不懂。
跑步有什么好谈的,不就跑步嘛。
当我有了一定的阅历,特别是生过小孩之后,再来读这本书,大呼过瘾,是借此回首往事非常好的契机。
1
几乎没有谁把跑步与写小说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如果有,那一定是作家村上春树。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顽固的、缺乏协调性的,每每任性妄为,又常常怀疑自己的,哪怕遇到了痛苦,也想在其中发现可笑之处的性格。”
写小说是他在三十三岁时,躺在草坪上,喝着酒,观看球赛时突然决定的事情;跑步,也是突然决定的事情,而又顺理成章。
只是他在心里觉得,要去做这一件事了,他就放下其他事情,全力以赴去做。
随性开始,全力以赴持续,是他的一贯风格。
2
村上春树参加马拉松没有一定要拿到什么名次的宏大目标,但是他有底线。
“坚持跑到终点,中途不停下来步行,再就是享受比赛”,是他每一次参加每一次马拉松的目标。
关于跑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马拉松是村上春树对自己的约定。
在他多次参加的马拉松比赛中,几乎没有停下来步行过,不管是他令当地人看来是一件十足不理智的行为,决定在酷暑中在希腊进行的一个人的马拉松;还是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或者是年过半百成绩越来越不理想依然进行的马拉松,“停下来走路”是春上君概不能接受的举动。
一个人对自己有最低要求,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太糟糕的结果。
3
1949年出生的村上春树,自从决定开始跑步,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他每一日都坚持跑步。他跑步的年限与他写小说的年限一样长。
众所周知,村上春树是举世闻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他也因此被邀请到多所世界名校授课与发表演讲。小说家身份让春上君名利双收,但不得不说持续的跑步是他写好小说背后的大功臣。
他说:“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如何写好小说,需要才华、集中力、耐力与体力。是的,写一部大部头就等同于体力劳动。
与此类似,持续跑步让村上君满足。作为一个跑者,强化身体上的肌肉需要的训练与坚持写小说是异曲同工之妙。
即使没有思绪,小说家需要坐在位置上写个几个小时,同样的,每天坚持跑步,以刺激肌肉一点点地增加极限值。
把兴趣当作正事一样认真,是一种人生态度。
4
跑步中经历的最痛苦的时刻,与女人的生小孩的经历极为相似。
有时候,长达几十年日日跑步,也会给身体带来异样。突然间,就膝盖疼痛难忍,难以下楼梯;或者是在马拉松赛事来临之际,小腿肚不配合了,硬得如石块,发出悲鸣,在痛苦的经历当中,和生孩子遭受的宫缩实在是太一致了。
不能放弃,不能对抗,只能与身体好好的对话,第三人称般的跳出来静看自己,细细的体验疼痛,不驱赶、不哀嚎,直至疼痛消失。
年限已高,马拉松赛事取得的结果无法与年轻时相比,面对无法再超越的成绩,村上君充满了无奈。
同样的,对于女人来说,过了35岁,是否生孩子不能再像二十来岁一样洒脱、随性了,是需要认真考虑、认真做决定,有时基于客观原因,不得不接受令人沮丧的事实。
在我三十三岁的这年,看到日益逼近的新年,总幻想着有个契机能来个长跑,如村上春树一样,或许日后还有成为一位作家的可能。
越来越近的年关,这样的期待日渐减少,但还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