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笔记2

标签:逆思考、负循环、黄金圈思维

知识积累、洞见

日期:2021.12.15

见:搭建正循环系统,破坏负循环系统,切断自毁线路。

作为一名系统思考者,你能养成的最好的第一个思维习惯就是逆时间打断负循环:

• 如果忙得没空思考,那么没空思考是否让你更忙呢?

• 如果因为穷,所以总希望翻盘,那么总希望翻盘是否让你更穷呢?

• 看到人口带来贫困的报道时,你也一定要尝试思考,贫困是否也会带来人口增长呢?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是首尾相连的,尽快打断这种恶性的负面循环。你可以通过直接打断、引入更多资源,或者搭建新的回路来实现。

感:这个逆思考有点意思。想起了自己之前的困惑,因为写文章没有深刻的观点,所以需要看书,这就陷入了死循环,看书吧,没时间写作,写作吧,又没时间看书,两者相辅相成,偏偏在当时的自己看来,很是无解。

于是就陷入了瞎忙,看书的时候,惦记着写文章,写文章的时候,又惦记着看书,结果两样都没做好,然后陷入纠结,内耗,最后一事无成,浪费了很多时间。

分析了一下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1.期望过高

2.能力不够

那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1.降低期待

2.提升能力

问题的本质是期待和现状之间的差异,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从期待和现状入手。目标远大是好事,但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目标需具备可行性。

对应的,就是不要期待自己能一下子写出深刻的观点文,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知识的积累,也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对事物的看法向来很浅薄。

所以,这个阶段需要降低期待,放平心态,开始锻炼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一点一点的进步,万事万物多问自己为什么,然后竭尽全力去找答案。

对于提升能力,这是必须的,有以下两点:

1.知识的积累

2.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积累知识,可以通过看书,看公告推文,做读书笔记,跟朋友联机学习来实现。

洞见的能力,其实也离不开上一步知识的积累。假如说看一本书,就等于为自己搭建了一层楼的高度,那么看100本书,就是100层楼的高度。站在1楼和100楼,眼界和格局完全是不一样的,看到的景象和产生的观点有天壤之别。

所以还是要多看书,其次就是遇事一定要追根溯源,多问自己为什么,一层一层的追问下去,寻找答案,多练习这个技能,慢慢提高深入思考的能力。

多维度分析思考,观点也就深刻独特了,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当时的做法应该是:

调整目标,提升自我,分配好时间,专注当下,码字和看书有条不紊的进行就行。

思:当陷入负面循环的时候,直接打断这个行为或思绪,引入更多资源,或者直接搭建新的回路。

行:比如,赚不到钱,是因为没能力,因为没能力,没价值,所以赚不了钱,何解?

想赚钱,提升能力是首选。

想靠副业赚钱,比如写作,那么就多看书,多码字,做到100定律再说,比如先看100本书,写100篇文章,等你能够创造价值,赚钱其实是顺带的事,记住,欲速则不达,打好基本功是关键。

比如主业工作,打工人,想晋升,想涨薪,那么就需要把工作做到极致,提升专业能力,拔高价值,最好做到无人可替代的程度,能做好分内之事,也能做好分外之事。

想起富兰克林说的一句话:做事就做到心想事成。不要尽力而为,而且竭尽全力。

具体为,比如工作中,领导要求员工做某件事。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或手段,能让目的更好更快的达成?这个方法能否超越领导给出的方法?这个方法能应用在工作的其他方面吗?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一件事背后的本质原因。

不能仅仅拘泥于把一件事做好就行了,需要细想前因后果,均衡优劣利弊,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说到这里,想起了黄金圈思维:

What(做什么?)

How(怎么做?)

Why(为什么要做?)

我们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式都是从what层面出发,只着眼于表象,看不到也不愿去看到why层面。

还是要督促自己学会多从why层面去看问题做事。

有句话叫:在其位,谋其事。

我想说,谋其事,才能在其位。

只做分内之事,我们大概率只能一直处于当前的职位。

在分内之事做好的基础上,多点探索心,责任心,集体荣誉感,把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分外之事也不余遗力的做好,才能让晋升有机可循。

总之一句话:思考致胜!行动致胜!

再就是创业赚钱了,这个现阶段没想法,先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能力再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