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每一个崩溃、冷漠的妈妈
都曾是一个缺爱的孩子!
背景:
影片《小小的我》中脑瘫儿刘春和,真正厌恶自己的是妈妈,外婆就是一束照向他的光,让他从阴暗的角落里支棱起来,而妈妈就是他生命里一片抹不去的潮湿。
影片有两次他想让自己死,都是因为妈妈带给他绝望和痛苦。
一次是开头,刘春河扭曲着身体颤巍巍爬上天台,用变形的手指在纸上奋力写下两个字遗书。他恨自己,也恨妈妈,他想了结自己的生命。妈妈从小嫌弃他,不愿带他见人,当他想要出去玩时,阻拦他;当他表现出对新鲜事物有兴趣时,否定他。让他像笼中小兽整天待在家里,除了吃喝拉撒就是读书学习。他成绩变得很好,他高考超一本线几十分,妈妈给他泼冷水,让他赶紧复读,考个离家近的大学。
小时候的刘春和就知道母亲恨他生下他,一次他躲进行李箱里听到爸爸妈妈找他时的对话,爸爸说:“你赶紧找孩子。”母亲说:“累了,等等”,随后母亲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说如果我们没找到他,生活会不会好一点?”爸爸回答:“那是完全与我们现在生活不同的人生”。小小的他悲伤逆流成河。在刘春和心里,他恨母亲、恨自己、恨这具身体、恨这一次的生命。他经常会躲进行李箱,因为行李箱就像一个子宫,他多么希望能够重新出生一次啊!
另一次想把自己弄死,妈妈怀孕生下了妹妹却没有告诉他。直到刘春和知道之后进入病房看妹妹,却被妈妈一把推开说了句:你不要碰她!刘春和用本来就不健全的双手亲手给妈妈做了两盒糖庆祝,却被姥姥告知,妈妈现在还得控糖不能吃糖,在那一瞬间刘春和崩溃了,他趁着姥姥给妈妈煮猪蹄汤的空档,一颗一颗往嘴里塞糖。他的脑瘫让他动作不协调,同时吃东西也一样很容易噎着,但就在这一刻,他想到了一个让自己死的办法——噎死。
刘春和是如此崩溃绝望,他的妈妈又何尝不是一个崩溃绝望呢?
20年来,她始终没走出“生了个脑瘫儿子”的阴影。因为生孩子时,医生骂她“不会使力”,她始终觉得刘春和的病错在自己。她不敢给刘春和过生日,办残疾证,无法面对自己的痛苦和内疚。看着儿子每日与身体的残疾顽强抗争,她的心好似被千万根针扎着,疼惜之情溢于言表。每一个夜晚她都会悄悄走进刘春和的房间,看着熟睡中,儿子略显疲惫却又倔强的面容。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他无数次。在心中自责,为什么不能给儿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什么要让他承受这么多的苦难?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选择了过度保护的方式,她害怕外界的伤害会再次刺痛儿子脆弱的心灵。于是试图为他筑起一道坚固的围墙,将所有可能的危险都挡在外面,她会在刘春和想要出门玩耍时面露担忧的劝阻,在他对一些新鲜事物表现出兴趣时,因害怕失败带来的打击而抢先否定。
刘春和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他妈妈又何尝不是呢?
外婆年轻时为了养孩子远赴西藏,一去就是十几年。再次回来,刘春和妈妈已经15岁,她缺席了孩子的人生15年。妈妈一直觉得是外婆将自己扔在亲戚家,不管不顾缺少母爱。可是外婆却始终隐瞒了她是为了挣钱养妈妈,甚至当年打工时被人持刀抢劫,为了保住刘春和妈妈的奶粉钱而被砍了一刀的实际情况。外婆经常买纱巾,并不完全出于喜欢,而是为了挡脖子上的伤口。刘春和发现了,自己的女儿,却没发现外婆害怕她知道,又怕她不知道。
刘春和妈妈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被妈妈抛弃的,是不配得到妈妈的爱的!小婴儿会自我归罪,都是我的错,妈妈才要抛弃我。不健康的刘春和更加加重了妈妈的卑罪,脑瘫儿子是不好的自己,她怎么能够面对这样的自己呢?!
直到,在刘春和窒息抢救之后,她面对失去儿子的恐惧,哭得涕泪横流,这种本能的反应让她看到她内心最大的真实,天然的爱不需要完美!带着愧疚和自责的爱只会让人痛苦,真爱他,不带任何条件!
她明白了放手才是对他最大的爱。在舞蹈比赛结束后,母亲紧紧地抱住刘春和,泣不成声,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个深情的拥抱。这一刻母子之间长久以来的隔阂终于被打破,那份深沉而炽热的母爱再次毫无保留地流淌在两人之间。
观点:
1.人性的第一原理:小婴儿对妈妈的爱的链接的渴望!没有妈妈的爱,活着都是受罪!
2.没有天生就冷漠的妈妈,只是妈妈也曾是个缺爱的孩子呀!也是个创伤累累的小婴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