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同仁推荐的微文,有点收获
几点收获:
1.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很多人读了很多文章和书,却不见效果?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和预期。所以,千万不要把读完、看完当成你的阅读目标。
2. 强制性做笔记和输出。
你永远要记住一句话,没有输出的输入是没有价值的。
输出的这个过程是你提炼、归纳、总结、重新演绎的过程,是把别人的东西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别人的知识才能变成你的知识,否则你只是「读过」、「看过」。
用脱不花老师的话说,做笔记不是让你抄句子,那不叫输出,那叫练习打字。当然这个输出并不是说让你写一篇阅读心得,你就写几句自己的思考也可以,这是强迫自己动脑子了。
另外,脱不花老师还建议,你做输出的时候,最好是要把你的输出公开,比如你要发在朋友圈,比如你要讲给你的同事等等,因为你一旦决定公开,就会更加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会在意别人能不能看懂、听懂,这会倒逼着你提高输出的质量。
3.最好的方式就是主题式阅读,一个小周期内容解决一个问题。并不是说,这个周期内只看这一个主题的文章,这样也不现实,而是有侧重点,比如 70% 的时间放在那个主题上。
文章总结:
1. 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
2. 强制性做笔记和输出。
3. 更聚焦,主题式阅读。
4. 反反复复的重读经典文章。
5. 阅读时,请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
6. 阅读过程中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