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年纪越大越是会选择沉默?
答案是:大部分时候是没啥可说的,所以只能选择沉默。
从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工作,这里为啥工作排第一,因为我们的大部分清醒的时间都是再工作。
我记得刚出社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干劲儿特别足,表现欲特别强,对待老板安排的任务总是第一时间完成然后跑去向老板汇报,甚至有些本不属于我该干的活我也乐于去做,总想以自己吃亏的方式去讨老板喜欢,如果碰巧老板心情好夸我两句画两个饼那我心理就像打鸡血一样的兴奋。
之前有位仁兄一说,我拿你当自己人,千万不要跟谁谁谁学,你跟着我好好干,多了不敢说一年十几二十万没问题,我说好。后来我就被失业了,因为这位仁兄收摊了。
还有一位仁兄二做的那叫一个绝绝子,业绩好了一表人才、前途无量,业绩差了,忙啥呢,天天不见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摸爬滚打10开年了,也接触过三四位仁兄。
以前觉得仁兄一甚好,10年之后觉得仁兄二更实际一点。也是的,打个工嘛,时间和体力换钱而已,谈什么感情?
渐渐的,我越来越沉默,表现欲越来越弱,已经不在乎领导对我的评价了。
因为啥呢?
聪明、勤快、积极这些词儿在真金白银面前屁都不是。
渐渐的,我对所有的饼都选择沉默,唯一回应只有点头了。
再说交友,我的朋友基本都来自同学。小学太久远了就不说了,压根不记得了。
初中的时候,天真的以为初中朋友会是一生都值得交的,高中的时候这种感觉更甚,但其实高中时候就已经不联系初中的朋友,为啥高中还会有同样的感觉呢?因为是当时并没察觉。
大学毕业那天的班会老师说,好好看看嗯身边的同学朋友,这很有可能是你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当时还是不以为然,觉得不至于。
后来,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两句变成了‘新年好’的问候,再变成聊天的对话框已经是几年前的单方面的新年问候了。
默默的,我相信老师说的这句话了。
不知什么时间开始,我们突然变得那么沉默了。
再说亲情,小时候挺爱走亲戚的,姑妈家,姨妈家,舅妈家都爱去,会做好多好吃的给我吃,很多时候还会留宿,感觉我这三个妈都比我自己的亲妈好。大一点了,就去也还是会经常去,也有好吃的,会待一整天但是不留宿了,还是自己家里好。再后来去得就少了,去了基本就是一顿饭就走。再后来就一年拎着礼品过去说一声,“新年好”了。不知是长大了就来往少了呢,还是因为来往少了就长大了?
我现在已经有点抗拒过年走亲戚了?实在是太尴尬了。一桌子人吃饭,年长一点会没话找点话,年轻一点的干脆选择沉默。
这年味像是刻意制造的一样,一群一年之中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去营造这年味儿,着实有点为难。
沉默确是岁月的产物,年龄越大,越觉得,这世上 能倚仗的,不过是自己,越喜欢摒弃一切无用的社交,越喜欢独处,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