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九场阅读推广人下基层活动
阅读推广人下基层,她很想去。
我说,你作业没做完,别去。
她说这两个字(鹈鹕)不认识,
我说,你不查字典,别去。
爸爸说,把头发梳好一点儿。
我说,不梳好头发,别去。
她说,我先讲,讲完就走。
我说,你讲完就走?那你别去。
她还是决定去,因为她准备好了这一切。
一出门,她说:
妈妈,我们还是和好吧!
来,抱抱。
我还是喜欢妈妈,喜欢妈妈的味道。
路上,我说,我一直让你别来,你为啥一直坚持来?
我讲得好,习学书院才肯让我来。
我讲得不好,他们肯定会委婉提醒你。
讲故事有劳务费,我还可以出来散散心。
那你有压力吗?
有5%的压力,我做有些事儿还是挺大胆的。
她讲《小怪兽》,
小朋友答题“孩子耍赖,爸爸妈妈会把它丢掉。”
她答“呵呵,如果你耍赖,你爸爸妈妈会把你丟掉吗?”
……
她说,其实你们也有这些调皮的行为,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
她说,请问这一天一天长大越变越奇怪的小野人好比是人生中的哪个阶段?
我打心眼儿里佩服她能提出这样深度的问题,证明她理解得不错。
在场的大人们和孩子们愣住了一下,一家长答,是青春期吗?
她说,是的,青春期父母应该退到副驾驶座。
这句话来自我和她都看过的一本书上。
选这个故事,她只花了两分钟的时间,很果断。
她帮我选的《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和《安娜的新大衣》,让我选其一,我选择了前者,我和她商量决定这两个故事的主题定为“关爱长辈”,我发现她是在围绕主题展开故事。
在讲故事这件事情上,我给了她很好的言传身教,因此毫不费力。顾此失彼,我应该将这方面的好经验辐射到培养她其它的方面。此刻,我意识到这是我最需要在她身上做出努力的方向。
我给她的建议:
每个参与者回答问题,主讲人要给出相应回应。
提出的问题要解决,不能解决或不好解决把思考题留给参与人群,下一场有机会可以简短讨论。
这两点,其实我在很多故事妈妈身上也看到过,在互动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更需要积累经验。了解你的受众,放开思路,你才能做得更好。
当时听完她讲《小怪兽》最后一页,习学书院宋老师特别感慨,她举起了手,说:“乔治和贝拉老了,老得像鹈鹕,他们又丑又驼背,我想到自己的父母,我们做为子女的应该给他们再多一些温暖,多一点时间陪伴他们,就像咱们小时候父母耐心、细致对待我们一样。”说到动情处,她有点哽咽。
接着,我讲《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我一开场,讲了自己和外婆的小小的故事,
特别感慨,儿时有特别宠爱自己的长辈,
会为自己增添一份自信。
我外婆1930年生人,
记得很小的时候,
见过她一张穿旗袍打阳伞的照片,
很美很美,如我当年音乐老师一样的气质。
小时候我是一个高需求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很高,总觉得父母忽略了我。
在外婆外公那儿,我得到了很好的弥补。
外婆说哥哥是“搞屎棍”,他们特别喜欢乖巧的我。
在确信自己完全被爱的情况下,我表现得特别好。
在他们面前,我小嘴儿特别甜,
我会说,外婆,我长大了给你做饭、给你洗碗、给你买新衣服。外公,我长大了,帮你挑水,给你织件大花毛衣。
很可惜,外公外婆都只活到了六十岁,这些美好愿望我一样也没实现。
我女儿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因此她每回回老家,我特别鼓励她跟奶奶睡。
陪伴爷爷奶奶,陪一回少一回。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穿插讲了这些内容,其实并不多余,大人们会有很多共鸣,小朋友可以联系自己的家庭成员进一步进行理解。
故事讲完了,一位妈妈说,陈老师的故事讲得特别让人触动,我们听完故事就去看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