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你的存款够你在ICU住多久?
大家都在认真计算着自己的存款,有的能住几十天,而有的就只能住一两天。
但无论是什么回答,都展现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大部分人的收入和存款,根本无法承受一场大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我的一个朋友媛媛,平时工作一直很拼,常常熬夜到12点。两年时间,从普通专员升职到了主管级别。
但有一次工作期间,她突然晕倒,后来不幸被确诊为了慢性白血病。为了不让病情恶化发展,她不得不服用一种进口特效药——格列卫。
没错,就是我不是药神里的特效药:一盒药物售价25800元,三盒药就是她一年的薪水。
前段时间她在朋友圈发起了XX筹,她苦笑着自嘲:加班几年,还不如医院走一遭。
一场大病,可以迅速消耗一个家庭全部积蓄。治疗到后期,能活多久,完全取决于准备了多少钱。
01
生病光靠医保够吗
根据最新《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显示,我国平均每天约有1万人被确诊癌症,相当于每7分钟就有一个人得了癌症。其中不少人临终前用于治疗的花费金额超过50万元,甚至超过一生的医疗费用。
以这次疫情期间大家都很熟悉的人工肺为例:
插管后ICU的费用直线上升。预计插管能顶72小时,如果还不行,就要上人工肺了。人工肺开机费6万元,之后每天2万元起。
也许你会说,我有医保啊。但是,医保对于看大病的人来说,作用不大。
比如治疗肾癌和肝癌的多吉美,每月1盒,每盒2.3万,需要持续服用到患者不能临床受益为止,一年就是28万左右;
在抗癌早期很有效果的免疫药物pdl-1,一针3.5万,需要打10针,就是35万元;
在抢救危重症病人中常用的人工肺,开机费6万元,之后每天2万元起。
以上统统都是自费,医保无法报销。
而人一旦生病,除了高昂的医疗费之外,我们还会因生病失业导致收入损失,未来还需不少的康复费用,这些光有社保是远远不够的。
02
保险买错,等于没买
其实最近很多人都萌发了买保险的想法,但相信不少人跟我一样,每次想买保险时网上一搜,就能看到各种关于保险坑的新闻。一句保险水很深,就足以打消让人念头。
之前认识了一个才30岁出头的姑娘,在公司任中层,算得上是高收入人群。但不幸的是她被确诊为甲状腺癌,想到自己之前在保险代理人朋友那里买过保险,每年也得交上万。但去理赔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份理财型保险,赔不到一分钱。
而且市面上保险产品确实五花八门,价格也是相差较多。买保险如果不小心,跟风买很容易买到不适合自己的保险,相当于白买。为了让大家不踩买保险的“坑”,今天特邀【骆驼规划】的CEO张腾老师来为大家“扫雷”。
90后买保险,容易犯以下几种错误。
1、返还型保险=免费买保障?
真相:同样的保额和保障期限,返还型重疾往往要比消费型重疾贵几千元,对不少人,这笔钱都是不小的压力。所谓的返还型保险其实是重疾和两全险的组合销售。简单粗暴来讲,大家可以认为是保险公司将这部分多出来的保费帮客户做累计生息,坦白讲,这个利率远低于市面上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根本没必要花这部分的“冤枉钱”。
2、保障超全的万能险=什么都没保
真相:有的保单号称能保障自己一生,保障很全面,但其实一部分保费被拿去做理财,而真正保障的部分保额又很低,比如重疾险保额才10万,基本等于“什么都不保”,根本起不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3、小毛小病一定买不了保险?
真相:身体如果出现了一些毛病,比如甲状腺结节、乙肝等等,虽然医生说问题不大,但也确实会影响我们买保险。但只要仔细挑选,还是能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现在大多数产品都有智能核保功能,如果不确定是否可以买,不妨多试试几款产品的智能核保或者咨询专业的保险顾问,最终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03
粉丝福利
为了避免粉丝朋友们掉进保险的坑里,我特别邀请骆驼规划的CEO张腾老师,送给大家一节限时免费公开课——《科学配置家庭保障》,现在报名,免费参加!
张腾老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拥有管理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第一财经《波士堂》常驻嘉宾。同时她也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
她给孩子买保险时,就被推荐了很多保险代理人,聊下来却发现其实只是销售,专業咨询得不到解答,保费却推荐得一個比一個高。一圈聊下来,她死心了,索性发挥自己的金融和数据分析专长,花了很长时间来死磕保险。
在这過程中,她发现身边很多朋友在买保险时踩了不少的坑。因此她集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希望利用自身的专業知识,通俗易懂地为消费者讲解保险知识,让专業知识能够帮助和服務更多用户。
很多小伙伴在参加完【骆驼规划】的课程后表示,对于保险已经有了個比较清晰的认知,以前搞不清的一些保险专業话術,现在都搞明白了!
能分辨清楚代理人说的话哪些是套路,哪些是真相。有個小伙伴表示,本来父母听了熟人的推荐,买了一份每年交1萬的保险,听完课才发现,真正需要的保险有哪些,原来花不到的价格就能搞定更齐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