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歌手放下了吉他,主持人放下了话筒,作家放下了笔……于是我们感到秋有点凉了。
还记得金庸先生走的那个晚上,六神磊磊写了一篇名为《我再也没有后台了》的文章,其中说到:
有时候难过的不是离去,而是没能好好道别。
我却想说,大多数时候难过的都不是离去,就是没能好好道别。
01
没能好好道别,是因为我们总认为相聚的机会还很多。
曾几何时,我们还很年轻,身边的人也很年轻,总觉自己得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做大把的事情、到大把的地方、见大把的故人、看大把的风景。
于是很多约定好的事情也一拖再拖,直到有天发现自己有了时间,可对方却再也找不到人了。
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读研的时候。暑假刚忙完野外采样的我本该北上参加班长的婚礼并和本科同学聚会。可急于测试样品、处理数据,我便选择留在了实验室。
同学聚会2天后的一个晚上,手机突然收到班长发来一条短信:“咱们班C出车祸了,当场死亡!”通过电话确认了真相后,我便瞬间哭成了一条狗,无法冷静的我脑海中一直徘徊着对自己的各种责备。
实验哪天不能做呀?
数据晚点处理不行吗?
去参加班长婚礼,起码还能见C一面。
如果和他们多玩几天,C可能就和车祸错过了。
……
我曾想过一万种可能,但从没料到毕业时说的再见,竟成了最后的道别。
02
没能好好道别,是因为我们总认为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道别固然充满遗憾;但还有一类更遗憾的道别,叫“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张生命清单和一次动情演讲。
一张生命清单来自刘凌峰,37岁,湖北武汉知名地产广告策划人。因透支身体工作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他在治疗期间的朋友圈被媒体公之于众,无数读者阅后泪崩。
拥抱每一个认识的人;跑一次马拉松;回一次母校;陪着孤独的父亲安享晚年;带儿子去钓鱼、野营、夜读,开家长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陪妻子走更长的路……
一次动情演讲来自周西,26岁,《我是演说家》第三季选手。也因透支身体工作患上了卵巢癌,她在舞台上用一篇名为《滚蛋吧!肿瘤君》的演讲让观众泪洒现场。她这样讲到:
26岁的我永远想不到我和癌症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我有喜欢的工作,有爱我的亲人,但我好像永远放也不下我的手机,关不掉我的电脑,丢不了我的工作......
我希望那些在努力拼搏的人,在他们满满的行程表里,给自己留出一点点空隙为自己的健康考虑。
我希望一辈子为自己树立无数目标的人,问问自己,如果未来和意外有一天意外先来,你有没有想过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能承担起那份责任吗?
是呀!我们真能承担的起那份责任?
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成人、成才,并不是为了让我们燃烧生命去工作、挣钱,然后早早和他们“道别”;而是希望我们有能力去追求幸福的生活,更希望我们能成全那句“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的诺言。
03
没能好好道别,还因为我们总在困惑生命的意义。
生活中遭遇不幸、深受打击的人很多,经历磨难后有些人浴火重生,有些人却一蹶不振,甚至选择“离开”。而后者说过最多的话便是:
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记得有本世界畅销书叫《追寻生命的意义》,作者弗兰克尔教授在二战期间遭纳粹逮捕,在奥斯维辛、达豪等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1945年,他被救出来后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弟弟以及妻子都死在了集中营里,而此时的他体重只有37.5公斤,身体也严重受损。
但这一切并没有让弗兰克尔消沉,反而促使他不断寻求自己生命的意义;在67岁时,他考取了飞机驾照;在80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在90岁时,还在大学授课、写自传、接见学者,每周还要亲自回复数百封读者来信……直至1997年安祥离世。
说到生活的磨难,我相信弗兰克尔的经历绝对比这和平年代里99%的人都要惨,但为何他却能凤凰涅槃、活出精彩呢?可以再次回到那个永恒的问题:究竟什么才是生活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弗兰克尔在书中回答道:
最终,人不应该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相反,该认识到,自己才应是被生命诘问的人。
生命本是一片空白,只有自己才能为其意义作答。我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只有我们自己说了算。
所以,那些不停诘问生命意义何在,又选择轻易和这个世界道别的人,才算是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04
作家桐华在《曾许诺·殇》中写道:
白云苍狗,世事无常,悠悠时光看似漫长,不过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就像谁又曾想到,当年都会唱的那首《十年》,竟然已是十五年前的歌。
一个不经意间,我们大了,父母老了,不知何时就要道别;又一个不经意间,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不知何时又要道别。
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道别。”无奈人生苦短,该面对的总要面对。
便请君千万珍惜相聚的时光,保持健康的身体,并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
愿,每次都能好好道别,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