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其实比起纳兰性德,我更愿意叫他纳兰容若,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加适合他。
第一次知道纳兰容若是因为电视剧《烟花三月》,但是第一次对他产生兴趣却是因为《康熙秘史》。人家都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小龙女的模样,但是当我第一眼看到钟汉良的扮相时,我就觉得他就是我心中的最完美的纳兰容若。可能也是因为我喜欢钟汉良,里面有爱屋及乌的成分,但是这也不能阻挡住我对纳兰容若的喜欢甚至是仰慕。
虽然纳兰容若才华横溢,家世显赫,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但却英年早逝,让人不禁叹息天妒英才。
纳兰容若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词人,还是一位书法大家和藏书大家。他的《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的手简真迹,更是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于上海图书馆中;而他的藏书更不只万卷,他曾耗资四十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
而在当今社会,我们除了对纳兰容若的诗词藏书感兴趣,他的感情世界也为大家津津乐道,而最为我们熟悉的是四个女人是他的初恋表妹,原配妻子卢氏、继室官氏和江南沈宛。
关于纳兰容若的初恋表妹,我们现在并无从考证,只是从一些传说和野史中获知。她与纳兰容若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因为是待选秀女迫于无奈最后只能嫁入皇宫,成为康熙的妃子。现在多数的影视剧、小说等也都拿他们俩做主角,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自从表妹入宫以后,纳兰容若就一直郁郁寡欢,直到卢氏出现后才有了变化。
卢氏是纳兰容若的原配妻子,也是他一生的挚爱。二人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成亲时纳兰容若20岁,卢氏18岁。卢氏的出现弥补了纳兰容若的感情创伤,虽然二人在一起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这三年却是纳兰容若一生最快乐、最舒心、最幸福的三年。二人琴瑟和谐,以诗传情,羡煞旁人。“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就是两人日常生活的写照。可是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就在二人成亲后的第三年,卢氏却因产后受寒而死,年仅二十一岁。卢氏的死对纳兰容若是重大的打击,从此他一蹶不振,诗词风格突转,多是为了悼念卢氏而写。在我的心里,只有卢氏这种温婉大气、善解人意的女子才配的上满腹才情的纳兰容若。
官氏是纳兰容若的继室,大家对她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她家世显赫,两人的结合也是门当户对。对于她与纳兰容若的感情我们知之甚少,而且相传她死后并没有与纳兰容若合葬。我想,这位官氏夫人之所以并不如前一位夫人有名想来也是有原因的。卢氏夫人与纳兰容若感情甚笃,又在二人最甜蜜的时候去世,这仿佛一下就把纳兰容若给掏空了。虽然遵循父母之命娶了她,可是往日美好的生活却已随心爱之人一去不回。我想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在纳兰容若的心里,总会对她们两人有一番比较吧。再加上这时又有一位才貌双绝的女子出现了,她就是沈宛。
沈宛是一位江南才女,她与纳兰容若的相识是由好友介绍。许是缘分吧,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很快就坠入爱河。但是二人的身份太过悬殊,明珠不可能让儿子娶这样的女子过门,无奈纳兰容若只能将她娶做外室。只是没想到二人的缘分太浅了,刚刚过了半年,纳兰容若就英年早逝了。也有人说沈宛是一个名妓,可能才子和青楼女子的故事更加吸引人吧。对于纳兰容若和沈宛的爱情我并不觉得有么的美好,虽然好多的小说和电视剧都在大肆渲染甚至是歌颂。
纳兰容若可以写出那么多的诗词来悼念他的亡妻,足见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我想即便沈宛再与他心心相惜,也比不上卢氏在他心里的地位吧。
纵观纳兰容若的一生,其实是非常悲情的。虽然他出生高贵,才华横溢,但是他所爱的人却一一离他而去,他的初恋,他的妻子。好不容易最后遇到了可以与他谈天说地的沈宛,二人也没有白头到老,只留沈宛一人孤独在世。难道这真的是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吗?有些时候我就在想,如果纳兰容若不是明珠的儿子,他也没有这么高的天赋和才学,是不是会过得更加幸福呢?
其实在每次看《康熙秘史》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都会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为什么纳兰容若和赫舍里不是一对呢?如果他们是一对,二人一定是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的,明珠和索额图也会化敌为友,九子夺嫡的事说不定也不会发生了。嗯,这到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是不是我可以就着这个电视剧写一个同人小说呢?
如果有来世,我真心希望纳兰容若与卢氏可以再续情缘,白头到老,真正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