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母亲聊天,回忆起我小的时候。
小时候我是一个特别木讷的孩子,以当时的评价标准来说就是“有点笨”。我记得小学时候一度家里人认为我不太适合学习,甚至怀疑过我的智商有点低。后来我见过很多教育孩子的家长,也经常在生气的时候评判自己家孩子“智商不高”。
这让我想起我看过王烁的一本书,我们说智商的时候到底是在说什么?
1 智商和智力
我问过朋友,大家都觉得智力和智商其实就是一回事儿,好比南方人和北方人对同一件东西的表述不同而已。但其实智力和智商有很大区别。智力,是指一个人的真实聪明程度。而智商,则是评价智力的一个标准。好比你说你学习好,那人们接下来就会问:那你上学期末总成绩多少分?
学习好,不一定总是考全班第一。有可能总是在前三徘徊,这是个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变量。
决定智商的因素有两种:1 对认识的抽象程度。2 认知的广度。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复杂程度不同决定了你对自己智力的使用方式产生了差别。从而带来了智商的差别。简单的说,你的用智方式的不同会让你的智商看起来不同。
而目前世界对于智商这种东西的主流共识是:在不同人群中,智商的分布也是不同的。大量的双盲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人和人之间的智商几乎没有天生的差别,真正的差别在于勤奋。
2 天才和凡人
在智力问题上,也有一项研究很有意思: 一般人的智力叫做“通用智力”。意思是大部分人都是做一件事很行,做另外的事不行。没法做到通才。但是真的有少部分人,“”通用智力“ 异于常人。比如历史上少数伟大的音乐家、数学家、棋手。这类人从很小就表露出此类过人天赋。对于这种一般人经过长期训练依然无法成为“大师”的领域,这些人稍加学习就能得心应手。他们不仅做这件事能成功,如果做其他事,也很容易成功。
搞清楚这些,多少会给我们教育下一代提供一些科学的指导和思路。真没必要把你的孩子说成笨蛋,而是应该关注高智商职业和人群,让孩子的教育有意识的倾向于这些人群和领域,同时,鼓励他勤奋,勤奋,再勤奋。
成功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你要做的就是从一开始就在小概率中寻找属于你和下一代的“大数定律”。用智方式,远比智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