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的某些玩具和书不适合孩子了,就会擅自处理,或送亲戚朋友,或扔掉卖掉。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也是对孩子有很大伤害的。
事实上孩子可能仍然需要它的,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
比如,我到现在还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从记事起,好像就没买过什么玩具了。唯一记得的玩具,便是一个仿真的布娃娃。
那时候依旧爱不释手,布娃娃陪伴了自己很多年,依然完好无损,可见我对它的喜爱。很多年过去了也不舍得送人,一直把它放在柜子里的最深处。
记得是小学几年时,回来反找好多次也没有找到。后来才知道,是妈妈给送人了。伤心难过了好久。至今也不曾忘记那个娃娃的样子。
有了小孩以后,我深刻记得这个事情。因此,也时刻记得,不要对多多的东西擅自做主,进行处置。
但是,当事人后,依然没有控制住。在多多中班时,将家里的护栏和餐桌椅,以及一些书,送给了弟弟家小孩。是在没有经过孩子同意的情况下,自做主张处理的。
为此,孩子也经常说起此事。
自此以后,无论家里谁来,想要什么?比如,孩子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用过的用品等等,我都会委婉的拒绝。因为,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东西被送人的感受?除非孩子同意,否则我是不会擅自做主的。
因为,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影响。
比如,我现在,谁动我的东西,我都会生气,多多也不可以。这应该是童年的影响吧?我觉得应该是小时候的归属感遭到了破坏,而产生的影响!
因此,在这里提醒家长,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还是不要擅自作主的好,要由孩子自己来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给谁?
别看小小的一个物件,小小的一件小事儿,总觉得对孩子的影响无足轻重,或者根本感觉不会受到影响,可能会给孩子留下无法言说的伤害。
这种伤害是无形的,小时候无法发现。可怕的是,成年后的某一次触碰,便会爆发。即便年老,也不能避免。可能它会出现在日常生活的习惯中?也许会出现在毫无准备的某一时刻?也许会出现在平静中的一次对话?
它们会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因此,我们每一种行为背后,必定有它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