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既然已经有了懒惰这种病,那也不难想象会有一部分患者因为病入膏肓而无救可药。
懒惰是一种普遍性、先天性的慢性疾病,位列目前已知的人类三大疾病之首。研究表明,99.99%的人类都携带有能诱发懒惰的致病基因。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可能遭受懒惰的影响和侵害,发病率几乎是100%,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均能诱发懒惰。科学研究表明,该病多发于青年及中年时期,儿童时期和老年时期发病率相对较低。
这种病潜伏期长,不易察觉,诱因繁多,容易反复,发病后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病人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失去身体动力,并对人的精神造成慢性损害,引发各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情严重时转为懒癌,令患者失去机体活力,引发一系列行为紊乱,并可引起抑郁、肥胖等并发症。
至今人类尚未研究出对该病有明确疗效的药物。多数患者通过寻求外部压力、自我控制与激励等方法缓解病情,但由于疗效缓慢且容易反复,给患者带来一定心理压力,少数患者直接放弃治疗。这也是目前懒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学界目前已探明的对懒惰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三种:
1. 精神胜利法
认识懒惰的危害,检查自己的惰性有什么表现,并深刻剖析诱发的原因,从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降低发病频率,缓解发病症状。同时,此法还要求患者克服懒惰不可战胜的刻板印象和心理障碍,深刻理解该病的复杂性和反复性,思想上做好长期与懒惰做斗争的准备,做到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藐视。临床实验表明,患者坚持采用精神胜利法,对于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发病频率有较好的效果。
2. 行动法
此法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制定目标,发病前及病程中皆可施行。该步骤要求患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目标,要求切实可行,并可充分激发患者行动力,有助于患者保持机体活力,对抗发病时产生的精神紊乱。二是制定执行计划。即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再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计划,科学合理的安排行动内容及时间,减少引发懒惰的诱因,并缓解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的迷茫、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3. 意义法
通过引导患者自我发掘人生意义和价值,把生活看做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创造,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最初的梦想,从而促使其真正自觉地鞭挞自我,克服惰性,达到长期不复发的目的。
以上三种疗法均需长期坚持,并要求患者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少数患者能坚持长期治疗,不再复发,并在各自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可惜,多数患者因为不能坚持治疗,仍然饱受懒癌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