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The source & development of yoga
>> 瑜伽文化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它的具体发源是什么?真是8000年前的高僧传授吗?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几种广为流传的传说。
>> 1.生殖崇拜说
>> 2.极限生存说
>> 据说现在的高温瑜伽(热瑜伽)就是为了还原瑜伽最原始的练习环境。
>> 3.长生不老说
>> 4.主神传道说
>> 湿婆是印度传说中的瑜伽之王,被称为“伟大的瑜伽行者”。
瑜伽的发展阶段
>> 1.史前时期
瑜伽的史前时期又被称作“瑜伽萌芽阶段”,它分“原始阶段”和“前古典时期”两个部分。而关于瑜伽的文献《薄伽梵歌》证实了瑜伽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我们将5000年以前的瑜伽称为“原始阶段的瑜伽”。
>> 主要是作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保持健康长寿的方式
>> 自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约有300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原始瑜伽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被称为瑜伽的“前古典时期”。
>>2. 吠陀时期
>> 指公元前2500年前的印度河文明形成至婆罗门教盛行的时间段。
约在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出世,瑜伽自此得到了系统的记载,瑜伽的基本观念开始形成。因此,“吠陀时期”又被称为“基本观念形成期”。
>> 3.史诗时期
>> 瑜伽真正的理论化是由《奥义书》开始。《奥义书》认为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力图回归真正的自我,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使小宇宙与大宇宙高度契合、和谐和统一 ——这也正是瑜伽的精神。如果说《奥义书》使瑜伽得到更为精确的记载, 那么《薄伽梵歌》的诞生,就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陀哲学的合一。
>> 在《薄伽梵歌》之前,印度瑜伽已经形成业瑜伽、智瑜伽、信瑜伽和王瑜伽四大主流形式,而《薄伽梵歌》则是第一个全面提出上述瑜伽理论体系的著作。
>> “史诗时期”又被称为“瑜伽基本体系形成期”。
>> 4.中世纪哲学时期
>> 在《薄伽梵歌》形成了瑜伽基础理论体系之后,瑜伽经过了百家争鸣的盛行期——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直到公元前后结束。这就是所谓的“瑜伽中世纪哲学时期”。
>> 提到这个百家争鸣的瑜伽盛行期,就不得不提到《瑜伽经》。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伟大的瑜伽师帕坦伽利不加偏见地系统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派,又结合古典数论的哲学体系,创作了《瑜伽经》,使印度瑜伽从此真正成型。自此开始,瑜伽被印度正统哲学所承认。
>> 《瑜伽经》全书共195章,将瑜伽定义为:yama (控制), niyama(纯洁的操守), asana(身体姿态), pranayama(呼吸的控制), pratyahara(感官内敛), dharana(集中意念), dhyana(冥想), samadhi(至善境界)八个分支,意在传播瑜伽的智慧精髓——即瑜伽里鼎鼎有名的“八支分法瑜伽”的来历。
>> 从瑜伽的吠陀时期开始到瑜伽的中世纪哲学时期,这整个时间段又被称为瑜伽的“古典时期”。
>> 5.经书时期
“后古典瑜伽时期”
>> 6.近现代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