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产生美,朦胧催化想象,重复产生厌倦,梦碎始于了解。随着对事物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常常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感觉,这就是幻灭感。人对事物心理上先入为主的认知与实际上对事物的感受之间的差距,也是情绪产生的内在动力。人生活在由语言文字图像等意识的符号载体构成的抽象世界中,容易受到暗示产生预先的期望值,实际情况高于预期会兴奋,低于预期则会失落。
与幻灭感相对的是憧憬。憧憬是一种对未知事物产生幻想的心理状态,例如童年时期会对长大成人抱有幻想,旅行前会对未知的体验抱有幻想等。憧憬的根源在于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感性认知,任何事物都有美好的一面和不合心意的一面,由于对某事物的不了解而产生的美好方面的幻想,相较实际情况而言是片面的。这种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也常出现在一段关系的初始,由于对接触对象的不了解,会产生想象的空间去填补这种不确定性,即“光环效应”。乍看到一幅美景,或听到一首先前没听过的美妙音乐,都有可能使人产生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人的心情会不断地陷入憧憬和幻灭的波峰与波谷之中。
根据上述分析,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就是减少期望值,将注意力放在事物本身,做出努力使事物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专注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创造美好的体验。即将对事物的期望值调节到自己能力的影响范围之内,而不是一开始就抱有偏离实际的幻想,这样就可以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