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亲爱的同行朋友们,你有没有遇到“我不会”式的学生。
今年我班就有几枚这样的学生,不管你问什么问题,他们的回答永远是那三个字“我不会”。
昨天我上课时,让其中的一位起来回答问题,怪的是我还没有说出是什么问题 他的“我不会”就脱口而出了。
这“我不会“还真成他的口头禅,挡箭牌了,这可是标准的固定型思维了。怎么转变这个学生,我的脑子在高速运转着,我突然想到《拒绝学习的盖瑞变了》的案例,何不效仿一下呢?说不定会有奇迹出现里。
盖瑞也是不爱学习、撕作业、经常不上课。有一次,老师柯林斯让他到黑板上解题。盖瑞粗暴地拒绝解答。但这位老师没有放弃盖瑞,而是引导他尝试解答、发挥潜能。渐渐地,盖瑞从不爱学习的“坏”学生,变成了在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他还爱上了写作,而且表现十分出色。
我也可以试试啊,要想改变学生,先改变自己,先把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改成成长型思维。
以前的我,遇到这种“我不会“式的学生就会评判。会给他们贴上一个笨学生的标签,接着就轻易放弃这些“笨”学生。认为这些“笨”学生是学生智力的问题,学不会不是我的责任,因为我无法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
现在的我得试着把自己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来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没有评判的学习氛围。注重怎么教会学生,而不是刻板地评判学生。要致力于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自学和思考。
想到这,我笑着对学生说,你不会什么呀?我的问题还没有问的呢。你的“我不回“从何而来,你的“我不会“其实是你自己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不是你不会,是你不愿意动脑子去思考,去想去做。这个我不会是你懒惰的温床。是你不思考的借口。
来,现在我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把这句话给记下来。正好书上有一句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我给他一分钟的时间,让他把这句名言记下来。一分钟时间到,他很流畅的把名言背了下来。
其他的同学也很给力,也许是平常听惯了他的,我不会,这次看他流畅的回答问题,就报应了他热烈的掌声。我也趁热打铁说,看这部一努力不就背会了。只要肯动脑筋,只要肯下功夫,没有学不会的。
以后咱们的课堂上,没有我不会,只有我可以,我试试。可以回答错误的答案,但不可以回答我不回。
我又给学生讲了一些体育界冠军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们相信努力可以改变自己
我说在体育界,原来很多人都相信天赋。他们会说,某某天生就是个运动员,所以他才能取得辉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身高仅有1.6米的蒂尼·博格斯在NBA打球;独臂棒球运动员皮特·格雷,打入了大联盟;姿势不够协调的本·霍根,成为了最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之一;威尔玛·鲁道夫,这个被称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的一条腿曾经接近瘫痪……这些运动员都以出色的表现,打破了天才的神话。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平凡,甚至先天不足的运动员收获成功呢?相关研究表明: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学习、努力和自我提高。这也是冠军运动员的共性。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能给人以动力、经验和教训,让你变得更好。
在体育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掌控自己走向成功和保持成功的过程。
总之,冠军思维模式,就是相信成功可以通过努力争取的成长型思维。
像著名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
许多人只知道乔丹是体育界明星,却鲜有人知道他一路走来背后的故事。
在高中时,乔丹被校队淘汰了。他沮丧地回家向母亲倾诉。他的母亲说,那就回校好好训练。从此以后,他每天早上6点离开家到校练习。上大学时,进一步训练防守、控球和投篮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输了比赛,他会在赛后更加努力练习。即使赢了比赛,他也会对不满意的地方作出调整。
后来,因为年龄原因,他的体力和灵活度不如以前。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更加注重协调性和动作的训练,以此保持良好的状态。他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无法接受从不去尝试。
我讲完这些,同学们会意的笑了,从他们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努力的理解。
今天我又去上课时,没走进教室就听见书声一片,隔着窗户看到每一位同学都在专注的读,心里有点沾沾自喜。
课上,我又重新提问了那个“我不会”的学生,他竟然答对了,我不知道他费了多大劲才回答的这么流畅,但我知道他在慢慢的转化自己的思维。
我得抓住这个机会表扬一下,再给学生注入点兴奋剂,我说我在窗户外边就看到他在很认真的读,并且手指在桌子上比划着写,眼睛盯着书本,非常的专注,我站在他的窗户外边,他竟没看到,当时我就知道他一定背的很流畅。果然如此。
我的表扬不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而是陈述式的具体的表扬。
这节课从我的表扬开始了,一节课每个学生都非常的在状态,最后下课时我说同学们你们今天有收获吗?学生兴奋的回答,有,那你们累吗?又是异口同声说“不累”。有种充实感和成就感。
我说,快乐是做事的副产品,只有你投入进去了,就能找到学习的乐趣了,说着这话我把目光投向了“我不会”的那个学生,只见他竟微微的在点头,我也从这点头中看出了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