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祖进榕园
韦均艺
遥想当年耋我语
三轮车上偶相遇
生言无忌耋难愈
耋老进言化仁育
榕园寻根思恩源
守仁驻节创书院
知行合一致良知
敬请师祖进榕园
今天终于将师祖王阳明像请进宾中校园了,心情格外的爽快,回想二十年来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浮现眼前。
“今天我坐三轮车回来,同车的有几个是宾中学生,他们一路上骂宾中。我作为宾中的一名老教师听到这些言语很难受。我们要弘扬宾中精神、要进行爱校教育。”这是1998年杨锦铨老师和我推心置腹的一番话。
当时,身兼教务主任的我,心情十分沉重。什么是“宾中精神”?如何进行“爱校教育”?我也一知半解。我着手查阅宾中的资料,探寻宾中的历史。原来,宾中的前身是“思恩府中学堂”,“思恩”二字既是地名又有很深的含义。于是,我通过实践进一步在“思恩”两字中寻求答案:倡导宾中优秀学生成立了“思恩智博会”与“民生会”两个社团,每个社团在民主楼前的路边都开劈了板报专栏,开展每周一期正能量的宣传。但是,板报内容宽泛杂乱,仅停留在记事、心得、经验层面的朴素内容,缺乏震撼人心的精神核心,没有形成团队意识,教育的面与深度效果都不显著。偶然间,我翻阅《广西社会科学》1986(4):151-181页,读到李彦福、雷坚撰写的《试论宋元明清时期的广西书院》一文,得知嘉靖年间,都御史王守仁在宾阳(原文:今南宁地区宾阳县新宾镇)创建“敷文书院”,我第一次觉得离王守仁大师那么近,理科生的我,本来最怕古文,但迫切想了解王阳明(王守仁别号“阳明”)在宾阳的事迹,便去硬嚼《宾州志》,不同年代出版的《宾州志》都明确记载王阳明在宾州创办了“敷文书院”,这大大激发了我去关注王阳明“心学”的兴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震撼了我!这不正是我苦苦找寻的宾中精神的灵魂吗?我内心无比的欢畅。宾中虽然始建于1907年的“思恩府试院”的旧址(1909年招生),但是学校的办学场所与宾阳书院、敷文书院有着不可分割的渊缘。
宾中历史的根找到了,宾中精神的灵魂找到了,爱校教育把到了主脉。然而,缺乏历史研究的人,很难相信王阳明来过宾州,更不敢相信王阳明在宾州创办过敷文书院。特别是在宾阳的很多近代史料中,记载着“明嘉靖年间设文书院”,文中偏偏漏了“敷文书院”的“敷”字,让现人难以联想对应。所以,一直得不到众人的认可。2009年是宾中100年校庆,我重提“敷文书院”之事想借势为其正名。“宾中才建校百年,你怎么提几百年前的事?”仍然得不到众人的认同。无耐之下我想出缓兵之计,我私下去找办公室的张洪茂老师,我请求他:“您借工作之便,将王守仁的《敷文书院记》一文刻在石碑里然后存放在校史馆内,以便后人去思考与研究,这是功德无量的事,请务必要做。”
……
今天有缘能亲自敬请师祖进校园,心情确实有点复杂,更多的是愉悦,有感而发写下《师祖进榕园》,记录今天的心情。以此便于得到学友指教。
201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