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读书学习,尝试了不同形式,从听书到读电子书、实体书,从写读书体会到参与拆书家的学习,再到加入拆书会的抱团读书学习形式,总结下来,各有利弊。
首先说听书,它是我最开始坚持下来学习的形式,每天听一本书的精华,坚持了一年之久。我最大的体会是容易坚持,听书很方便,可以在做家务的时候,跑步的时候,外出的时候来听。
一本书的精华被提炼出来,通常30分钟左右就能学完。这样的学习方式减轻了自己看不懂书、没时间看书的压力,也给自己买实体书做了一个筛选,一旦听到好的内容,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就可以买回实体书细看。
通过听书,我买过《微习惯》《定投十年财富自由》《茑屋经营哲学》《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四点起床》等等几十本实体书。听精华解读帮我做了第一次筛选,减少了自己买实体书不喜欢、没有自己需要内容的憋病。
但是听精华解读也有一个遗憾,有些精华内容解读很精彩,实体书买回来一读,却发现没有解读的精彩。
听精华解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自己读不懂的一些书,听了解读,就能多一些理解。
个人的体会是,听书适合想读书,但没有时间、不喜欢看实体书的亲们。
相对于听书,读实体书是最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从古到今都没有被淘汰,但很多人却被局限和束缚了。有的人读书太慢,有的人读书不能持续,有的人读了就忘了,因为种种原因,读实体书让一些人望而生畏。
但其实读实体书,放下那些束缚和局限,单纯的享受读书的快乐,就很容易坚持下去,比如有的人读工具书会读的很枯燥,有的人觉得读小说会浪费时间,有的人读经典又觉得有点深奥。
如果个人对于读书没有太高要求,纯粹就是想提升下自己的人文素养,就可以顺其自然的读。所谓顺其自然的读,就是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小说、散文、诗集、经典名著等等,只要自己想读,就可以读。
这样读的好处是没有压力,轻松好坚持。在我的书架上,什么书都有。买回来的书也不是全部读完,一部分可能都还没有拆开,我的原则是想读的时候再读。读书也讲究个心情和缘分。心情不好的时候,再好的书,可能自己也没有定力读下去。
读书结合听书,两者互相穿插,如果能坚持一年半年,就会有一些收获,能看到自己生活之外更多的人生可能,能体会更多的人情冷暖,能发现自己身上更多的优缺点。
听书多了,读书多了,也会有感慨,自己好像依然没什么变化,生活也好,情绪也好,似乎还是老样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没有将书中的一些对自己当下生活有用的知识用起来。
有很多朋友说自己不能早起,很早的时候我也是不能早起的人。当我听到四点早起的好处的时候,我就开始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调整,我做到了将近半年的四点早起。
我现在不四点起床了,因为晚上要工作要十一点左右。那我就将早起的时间调整到了5:30,这个时间一到,不管多困,都能自动醒来。
读书也好,听书也好,目的还是将学习到的知识为自己所用,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也是有效的读书。
如果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生活依然不变,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就有些淡了。如果想让读书更有效果,就可以试着用拆书的形式来读书。
拆书是帮助自己更好的,将读到的书实践起来的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拆书并不局限你把一本书读完,哪怕你只是读一本书的一个章节,一个知识点,针对这个知识点做深度学习,做自我复盘,做行动计划,做实践践行。
只要将这一个点弄懂,弄透,结合在自己的当下生活里,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就是有价值的。这也是读书的一种形式。
现在很流行拆书会,一群价值观相同的同频人,或线上、或线下聚在一起,共读一本书,分享这本书带给自己的收获,剖析这本书对自己的灵魂触动,反思自己工作生活曾出现的错误,然后再互相鼓励、激发更多的灵感。
这种形式很适合自己一个人读书觉得无聊,怕自己读不透一本书的人。也是抱团学习的一种形式。
以上是我这几年读书参与过、体验过、坚持过的几种读书方式。我最大的体会是各有利弊,没有哪种方式是完美的,都有它自身的一些局限,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坚持读书,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学习方式、或是多种学习方式组合。
比如我,就是多种方式结合,日常家务、外出散步时候会听书,出门坐车就看电子书,睡前看会实体书,有适当的机会就融进某个社群,跟大家共同学习拆解一本书。
总而言之,不管是哪种读书形式,都要坚持,持续坚持到一定时间都会让自己受益。
今天是6月的第一天,也是六一儿童节,真想让自己穿越回小时候,再从头来过一次。
如果让我再来一次,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光,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种知识,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大脑。
为了避免5月份读书计划没完成的情况,6月份我只让自己读一本实体书。
亲爱的朋友们,记得坚持读书哦!选择一种自己的方式,坚持三五年。
如果你想了解哪种听书方式、电子书平台更好,或者更深层的读书方式,都可以给我留言,期待跟你探讨,一起将书永远读下去。
祝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