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并没有发生惊喜,还是我来码下的这篇文章。这是篇之前写过的题目。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权当高考,换做是你,该如何破题。
读到这里,大约你和我一样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角度。那么很好,看样子我们应该放弃这个题目了,或许还可以写篇更有趣的故事,或者聊一聊更深刻的感情。但是就题目来看,这似乎更像是个脑洞题。这里我需要对这个题目加一个注释。题目中的果壳在这篇文章里预设的意象是一个人,别问我星座性格兴趣爱好什么的,并不想多解释的原因是朋友们和我互动说上一篇好像有点啰嗦。
恩,大约就是这样。果壳中的无限世界在这篇文章中等价于一个人所想。
于是,我要写故事么。
显然不是。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叫《岛上书店》。直到读完,确实也没发现为何这种晦涩的书会成为畅销书。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大约就是一个性格怪异的书店老板在书店一本价值千金的书被偷走之后收养了一个女儿并和之前来推销书的销售代表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最后他死了。
看了各种书评,发现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我们在人生的孤岛上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和身边的各种总会产生广泛的关系”。文艺青年们总是被这些迷人的观点所吸引,我却更喜欢用高三政治书《哲学与生活》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来解释。两个等价的观点一个被推崇之至,一个天天伴你入睡。这真是个有意思的世界。即使这样,还是向你们推荐《岛上书店》,毕竟再怎么晦涩,我也还是读完了,毕竟我觉得你对他们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更感兴趣。
好了。我们可以聊聊“一个人所想”了。以此刻为例(现在是北京时间2016年4月9日22:25),我打开朋友圈,统计了一下最近十条,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
某同学连发两条在参加某大型科技颁奖活动;三位同学配图诉说自己心里的忧愁,怀念无处安放的青春;一位长辈在外旅游,一位分享电影,一位分享歌曲,一位分享获得的成绩,还有一位默默在负责段子。我总觉得这个样抽的真不错,平时朋友圈好像也是这样的规律。经常打开朋友圈刷一刷,似乎每次都有点新收获,至少看上去大家活的都还挺好,我也就放心的睡了。知乎上有人说看朋友圈有种批阅奏折的感觉,也还有一个专题叫“皇上如何批阅奏折”。这时候,为了证明你也还活的不错,建议每条下面回复个“朕知道了”来增强参与感。毕竟朋友圈,最怕的大约就是冷场。我以前思考过一个问题,发朋友圈到底有什么意义,需不需要说为了论证一个论点来提供若干论据,比如我想证明我活的好,比如我想证明我爱某个人,再比如我心里很难过,需要你们的安慰么么哒,如此等等。有些自媒体公众账号亦然,大家总是标榜自己要成为别人喜欢的人或者标榜自己成为别人不喜欢的人。其实,看来却也是蛮辛苦的。后来,当我想明白一个问题,从来没有参与朋友圈的人确实也直接间接地参与进了这些内容中去,各种酒局饭局炮局中总是混杂着那些通俗朴素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我是感激能够让我了解到这些价值观的人,所以你们辛苦了,比起那些附庸风雅天花乱坠的玄学,我更喜欢你们精的槽的生活细节,毕竟我也是个喜欢看热闹的好少年。
其二,似乎要悼念一下《数码宝贝》的主题曲作者,虽然不知道他叫什么,但是听说他死了,还是挺难过的,毕竟当年一个中二少年看着电视里一群中二少年带着他们萌萌的宠物打怪,心里还是挺爽的。讲到这里,似乎要回忆下当年我还蠢萌时看的那些动画片。大约会想到《蓝猫淘气三千问》从地球跑到了外太空,心疼蓝猫讲死讲活估计也没完成三千问;想到《奥特曼》时心疼奥特曼没穿内裤就跑出来打小怪兽,却怎么也发现不了世界上妖孽这么多,怎么也收不完;想到《金刚葫芦娃》,七兄弟辛辛苦苦想要弄死的蛇精,竟然也和爷爷有一腿……在我都没来得及消化这些事实的时候,小学生们问路都管我叫叔叔了,看来确实是老了,脑子里却还想着该怎么倚老卖老,总结些人生经验,最好再找个小本记下来,心里还打着鼓,我并不想鸡汤……
自从上次被嫌弃之后,我觉得word上A4的纸用小五宋体的字打一页估计是够了,我确实也是个活的细致的人。
就这么多,谢谢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