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家庭的觉醒》沙法丽·萨巴瑞---20241022日知198
第11章 养育真实的孩子
第12章 我们反应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第11章 养育真实的孩子
当一个孩子的自我不被允许发展成它的真实形态并且按照它该有的样子生长时,空虚感边从他们内心滋生。这种空虚感正是所有问题的源头。无论你觉得自己已经多么觉醒,孩子还是会以你毫无准备的方式让你重新认识自己。不把孩子的行为当作是情绪触发点,而是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过程。不把矛头指向孩子,而是在自己的内心打开聚光灯。
所有的争吵都源自一种匮乏的心态。由于幼年时的恐惧没有得到安慰,它使你对现状反应过激。我们过去的感受没有被整合消化,就仿佛变成了我们心中的气球,一旦被戳就会爆炸。我们越意识到“迷失的自我”的存在,我们就越不会做出破坏性的事。我们不是说服自己驱除感受,而是去觉悟它,观察它原本的样子。留意它,和它共处。
第12章 我们反应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恐惧是我们反应的驱动力。我们恐惧的核心:
1.不被爱的恐惧
所有人渴望被爱。假如这种渴望在童年时没有得到满足,促使我们总在错误的地方寻求慰藉。
2.对冲突的恐惧
冲突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一部分。对冲突的恐惧会以以下某种方式出现:
■你无法坚持对孩子说不。
■一见到孩子遇到困难,你会迫不及待地去解救他们。
■你无法受孩子兄弟姐妹间的矛盾,总是干涉其中。
■每次拒绝了孩子,你都会感到愧疚,过后用有害的方式来过分补偿。
■你无法为孩子订立严格的规矩。
■在孩子而前你耳根子软,百般讨好,还成为他们的出气包。
■你宠坏孩子,给他们买了太多他们不需要的东西。
■你放任孩子,让他们使唤你,到头来又对他们心怀怨恨。
■你害怕孩子激烈的情绪。
■当孩子感到难过时,你过分保护他们。
■你对孩子的生活百般控制,目的是使他们与痛绝缘。
■不直截了当地说“不”,反而唠唠叨叨、口若悬河胞对孩子说教。
■你与伴侣或朋友之间没有建立好清晰的界限。
■因为不懂得拒绝别人,你为别人跑腿做事把自己累坏了。
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坚强,才可以使我们成为强大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是必须存在的。在亲子关系中建立必要的界限。
孩子需要我们来限制但不是控制他们。
在子女教养的历程中,学会平衡刚强和温柔是非常重要的。
3.投入的恐惧
4.独立自主的恐惧
5.对于不幸福的恐惧
6.觉得自己没用的恐惧
7.失去控制权的恐惧
8.对平凡的恐惧。
9.对短缺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