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机》第1章 读后感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面对压力,有些人因为被迫表现为做事不负责任,更糟的是他们也增加了别人的生活压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原因,是否有改变的方法?

1.自主行为和非自主行为

凭自己的意志行事,并且感到自由就是自主行为,而迫于外界的压力而去做的事情是非自主行为,也就是控制行为。

比如你下班回家后,打开电视看娱乐节目放松一下,这是自主行为,如果到了下班时间,上司告诉你今天加班,有件事情需要处理,即使你不想做,但为了保住工作,你被迫答应。

我们都希望自己完全能够自主,但是很不幸,我们总会被很多因素控制,有来自父母、配偶、上司甚至社区的压力,我们觉得很不自由,内心压抑,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或者说怎样让自己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地逃避。

2. 顺从还是反抗

一般我们应对外在压力会有两种形式的行为模式,一种是顺从,就是按照掌权者希望实施的方案行事,另一种是和别人所期望的行为背道而驰,也就是反抗。

上一节提到的加班,一般我们都会顺从地接受,因为反抗的代价太大,我们不会冒这个风险,但是这样的工作没有自发的激情和动力,为完成而完成,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拥有内在动机才是创造、责任、健康行为以及持久改变的核心所在。

3. 人们怎样才能创造条件让他人激励他们自己

这就是全书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从研究动机的角度来探究自主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反思如何在压力环境下促使人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上司与下属可以看作是激励者与被激励者的关系。

从了解被激励者的动机或者自主的程度开始,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怎样促进负责任的行为(比如有效地工作、高效和愉快地学习、培养有益身体健康的习惯)的产生,制定更有意义的社会政策,使社会和个人都受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