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内在动机》
阅读内容:第1章但他是老板权威和不满。
阅读主题:自主与控制
我是制造工厂上班,经常会发现工人在流水操作时,会漏放一些零配件。有些是无意识的错误,而有些则是故意人为的。
面对着这些问题,管理层能想到的更多的就是通过惩罚控制工人的这些不好行为,但是这种效果往往都不太好。
本书的第1章,讲的就是这些行为背后的一个动机。通过本章的阅读,我知道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控制的效果会不好呢?
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述:
1.自主与控制。
自主,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以之相对应的就是被控制的行为。还有两种,一种是顺从。另一种是反抗。
工人漏放零件,这有可能是顺从的一个表现,因为害怕惩罚所以被迫顺从,但是他们做事的热情度不高,所以很多时候会心不在焉,导致出错。这个就是书中所说的一种疏离的工作状态。
而他们有些故意犯错,故意放一些产品无关的一些零部件进去,这个就是一种反抗的心理。尤其他们对那种控制欲比较强的领导会表现出这种不服从的极端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自我的真实性与疏离。
只有自主的行为能带来真实性。因为它意味着行为人要成为自身行为的创作者。他的行为但又不得不做,而不是选择去做的体验时,就既不自主也不真实。
当我们感到有压力或者受控制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会从自我中分离出来。而形成一种疏离的状态。
就好比我们开车的时候,其实一个人开的时候开的挺好。但是如果旁边再坐一个老司机的话。他们通常喜欢在旁边指手画脚,你就会觉得自己开不好车。因为你感觉这个车已经不是受自己的控制。而是受他人的控制。
3.自我激励与内在动机。
人们通常都在问,如何激励他人?我们应该更注重人们怎样才能创造条件,让他人自己激励自己?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纠结自己是否在做自己的选择,即他们的行为究竟是自主的还是受外部因素或自身某种强大的力量控制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自己选择的路,再苦也会坚持下去。而别人替我们选择一条舒服的路。我们却很难坚持下去。
内在动机而非外在的控制,才是创造责任,健康行为以及持久改变的核心所在。
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要尽量少用控制的行为。更多的是激发人内在的动机。让他们有自主的选择权。才能把事情做得漂亮。
每日一问:你是否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产生疏离感?
每日金句:我们容易找到那些感觉自己是“船员”的孩子。但难以找到那些感觉自己是“船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