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感觉上要看懂非常困难的书,我只能按照阅读的四个层次,从第一个层次先了解它。
这一个脑图,已经画的我非常头疼了,带着一份呆萌的执着,告诉自己既然要看,那就看个全貌,即使......看完了还是不愿意继续深入下去的看。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当我在过程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有种感觉:
我会不喜欢这本书的
这是一本或许有用
但缺乏阅读体验的书
这样的书
一个月有一本就够了
并且要看到阅读的价值
才会继续读下去......
非常神奇的,就是从这个写在我九月份阅读报上的一段话。或许是因为吐槽了,或许是因为我在这段吐槽中,找到了核心点:阅读的价值
我在这个脑图中,开始跳过哪些艰涩难懂的内容、不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去看看自己到底对什么有兴趣,然后我把兴趣点用脑图中的优先级标识了出来(那些五颜六色的优先级,还真不是真正的优先级,那是我的淘气让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颜色而已)。而这样一个过程下来,我居然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这么多我感兴趣的点。
好吧,原来我以为我不会有兴趣的东西,居然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地方,那我就在这一轮的概览之后,打算把这几个点逐一去看看,瞅瞅作者的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内容太多了,多到发现一个内容点之后,我会看到另外一个看似完全没关的话题,一本书的容量太大,这就要人命了。
话说,一本合适的书还真不容易遇到:要么就是太简单,整本书只说一个主题,单一的让人抓狂。要么就是太复杂,复杂到,用脑图都导不出核心观点,感觉各观点之间互相跳跃,找不到那根主线,或者是信息量太大,自己一时吸纳不了。
我想,针对这两类书,阅读的四个层次应该都能解决,过于简单的,略读足亦;过于复杂的,还真适合分层次分兴趣点去读,对于复杂的书来说,每次阅读能够找到一点儿兴趣点,我想都是它的价值和收获。
对于《反脆弱》,我想,这只是一次概览。
对于已经看过的部分,我想这本书的主题,是想有一个大逆转的思维模式,所谓从水平线之下,可以有反脆弱的思维方式,抓住一切机会把结果逆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这个思路突破了以往所有的舒适区堡垒,首先要有突破性思维,其次才是突破性结果。
这本书中用了很多的故事、案例、医学生物学实例,来说明生命或者事物本身的这种逆转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很鼓舞人心的术,突破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才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