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怎么通过“详细阐释”来提高自己的长期记忆,也就是让记忆有意义。
沈德琳在逛商场的时候结识了一位朋友,她想把对方发展成自己的客户。畅谈之后,两人道别时对方说:“记得给我打电话哦——67332046。”然后小沈一边在包里翻找纸和笔,一边嘴里念叨着这串号码,这时正好过来一位路人向她询问洗手间的位置。指完路后,当她回过神来准备写下电话号码时,才意识到刚刚还在嘴边的电话号码已经忘记了!
这个故事是一个记忆场景。诚如所言,我们日常采用的“念叨”记忆是一种短期记忆,当我们在遇上“路人问路”的事件时,我们的记忆被再次刷新,所以就忘记了想要记忆的电话号码。
笔者提供了一个记忆方法。67332046?本地号码第一位是“6”,对方是沈德林的第7位顾客,3+3=6看好是第一位数字,2046是王家卫的一部电影名称。
这个就是对电话号码的详细阐释,我们快速的把数字与脑子里的长期记忆联系在一起,虽然也会被“问路”刷新,但是当我们再次回想时,可以根据详细阐释来想起电话号码。
从两个不同的记忆方法,我们知晓了一个记忆的黄金定律:一遍遍地重复只能让信息在脑海中短暂停留,但如果将它与已知信息关联起来,就能创造出记忆!
原理
人类的身体拥有多种不同的记忆系统,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信息。
比如,免疫系统也有记忆,负责记住进入过体内的病毒等外来物的信息。出过天花和水痘的人,就不会再长天花和水痘。这就是免疫系统的记忆。免疫系统通过记忆天花和水痘的发生治疗,从而在未来不再犯这种错误。
详细阐述非常适合记忆陈述型信息,即那些可以让我们展开话题谈天说地的事物。
人们脑海中所容纳的陈述型信息数量惊人:微信好友、电影评论、小学二年级时经常欺负人的同学、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父母的喜好、字母表、前任最爱吃的菜,等等。好在人们不需要同时回忆起这些信息!
记忆系统最精妙的一点就在于,在合适的时间回忆起合适的事情。详细阐释就能辅助这一过程。
为了进一步说明详细阐述的原理,我们要考虑两种记忆系统。一个是工作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但是工作记忆的信息储存能力只是临时性的,它是根据当前处理的问题来调取或排除信息。由于工作记忆无法长时间储存信息,因此人们需要靠不断地重复来保持信息的存在感。另外一种叫长时记忆,相对而言,就是能够把信息编录到长时记忆中,信息会在那里无限期保存。当我们需要这些信息时,会把它们从长时记忆中调回到工作记忆中。
下面就信息编录和调取做一个案例分析。
一个人为了记忆中国银行的密码“1949960”。编录时他利用关键字“中国”来进行联想,新中国成立时间是“1949”,中国的领土面积是“960”,然后强调是密码。
在从长时记忆中调取信息到工作记忆,首先看着关联词“中国”,从而想起新中国的成立时间,再关联到中国的领土面积,从而推出密码是“1949960”。
在这幅图片中,在编录阶段,新信息(新中国成立时间和领土面积)没有和长时记忆中的其他信息建立联系,在调用阶段也就没有可以找回信息的路径,这串记忆也就石沉大海了。
真实的记忆网络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其基本原理却非常简单:连接在一起的信息相互触发,相互触发的信息连接在一起。详细阐释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提高目标记忆被触发的概率的。
如何运用详细阐释来促进学习
详细阐释在记住那些本身具有一定含义的事物上效果显著,包括新词汇、句子、人名、路线甚至电话号码,等等。
首先,详细阐释不那么“详尽”也能发挥作用。
在特雷斯特(Tresselt)和梅哲内(Mayzner)1960年做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100个单词对比了三种不同的记忆方法:
①去掉元音只记辅音
②抄写单词
③判断单词与“经济”领域的相关度(比如,“诗歌”较低,“信用”较高)。
实验结果是:“判断”组参与者的表现要比“抄写”组好2倍,比“去元音”组好4倍。
其次,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记住某条信息,那么其详细阐释的逻辑不见得需要多么正确。
举个例子,我们该如何让小朋友们记住“门”的量词是“扇”呢?
比如可以通过给这句话加上“因为”来解释:“门论扇,因为……开门关门的时候带起风,像扇子一样。”真正的原因是不是这样并不重要,因为单靠建立起的因果关系就能促进记忆,“因为”的准确度可以被适当牺牲。
当然,阐释的内容最好还是符合事实,以防形成误解。记得在前面提到的类比法,就是要求尽量类比正确,否则就会产生歧义。
总之,强化记忆的基本策略是建立新信息与已知内容之间的关联。这里有三种相辅相成的方法:①准确且相关的阐释,②组块化,③与结构清晰的知识相融合。
准确且相关
例如在一项实验中,参与者被分为四个条件组,任务都是阅读并记忆一些内容,但是每组阅读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Stein & Bransford,1979)。下面列出了各组参与者分别读到的内容及其阅读方式。
(a)第一组:“高个子男人买了一袋饼干。”(不要求参与者详细阐释。)
(b)第二组:“高个子男人买了一袋饼干。”(要求参与者自己动脑筋阐释句子。)
(c)第三组:“高个子男人买了一袋正在打折的饼干。”(句子中加入了无关的阐释。)
(d)第四组:“高个子男人买了一袋放在货架顶层的饼干。”(句子中加入了相关的阐释。)
每组参与者都会阅读10句类似的内容。在随后进行的记忆测验中,参与者需要填出每句话中缺少的形容词,例如:一个_______的男人买了一袋饼干。
各组参与者回忆的准确率如下:
(a)第一组:42%(不要求参与者详细阐释。)
(b)第二组:58%(参与者自己动脑筋阐释。)
(c)第三组:22%(句子中加入了无关的阐释。)
(d)第四组:74%(句子中加入了相关的阐释。)
“身高特征”与“够得着货架顶层的饼干”之间建立了极为精准的逻辑关系,正如相关的阐释所描述的那样。
平均水平来看,给出的相关阐释可能比自己想出来的更为有效,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想出的关联都是无效的。但是,如果人们靠自己想出了既准确、又相关的阐释,那么准确回忆的概率会高达91%。
细块化
这个概念在前面第四章已经提到,是把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的过程。
举个例子,为了记住2 6 2 4 2 2 2 0这些数字,你可以把它们组成26,24,22和20。虽然还是这8个数字,但是记住4个两位数要比记住8个一位数简单(继续阐释的话:每组数都比上一组少2,这样就只需记住“第一个数是26”和“逐个递减2”这两条信息)。
组块化的过程需要依赖详细阐释,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了解个位、十位等相关知识,所以才能把两个单独的数字合并为一个两位数(并同时注意到以2递减的规律)
与结构清晰的知识相融合
把新信息与结构清晰的知识关联起来。
地点记忆法(method of loci)就是经典的例子之一。当人们需要记住一系列操作步骤、一篇演讲稿的各段内容,或是其他顺序性信息时,可以想一想自己平时从家到单位的路线以及沿途的地标(或者任何熟悉的路径),再把每个步骤或各段内容对应到这些地标上。一旦把记忆“放到”了相应的位置上,想要找回记忆的时候,只要想想自己去上班的路线即可。
人们可以结合自己熟悉的领域来充分发挥该方法辅助记忆的效果。
运用详细阐释能产生什么效果
详细阐释能够促进对陈述型信息的记忆效果,尤其是当人们进行线索回忆的时候。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银行卡密码,那个“中国”就是我们回忆的线索。在看到“中国”两个字时,我们会想到与中国关联的一些信息,然后我们再把信息进行适当的筛选,从而就会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当然,如果潜在的线索与要回忆的内容之间关联越多,就越容易找到答案。
如何培养详细阐释的能力
详细阐释主要是为了辅助记忆的过程(若想加深对内容本身的理解,可能需要更为严格的阐释形式,详细阐释这一方法对于教授别人或者自我学习都比较直观。
研究人员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其中小朋友们的任务是记住哪两个物品属于一对。
实验中共有3个条件组,研究人员对其中一组小朋友进行了想象力阐释培训,训练他们自行想象物品之间的互动方式。研究人员首先给孩子们展示了10对物品,每次都会演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帽子和鸭子,把帽子戴在玩具鸭子的头上;石头和勺子,把石头放在勺子里,等等。10组训练之后,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们他们将得到一些新的物品,并鼓励他们像之前演示的一样,自己想出每对物品的互动玩法。随后,实验人员将20对物品逐对摆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自行探索。
研究人员把这组小朋友与其他两组未被培训的小朋友进行了比较。
在“排排放”条件组中,孩子们只会观察到20对物品每对并列摆放在面前,并得知“这些物品两两成对儿”。
在“展示玩法”的条件组中,研究人员会演示每对物品的玩法,即孩子们会观察到别人提供的阐释样例。最后,所有孩子都要完成线索型记忆测试:看到一个物品(例如,石头),选出与之成对的另一个物品(例如,勺子)。展示了孩子对20组物品进行线索回忆的表现。
其中有两组比较与我们的讨论内容密切相关。首先是接受培训的条件组与未接受培训的“排排放”条件组进行比较,前者成功回忆出物品的平均个数(11.6)几乎是后者(6.1)的两倍。第二组比较是接受培训的条件组与未接受培训的“展示玩法”条件组进行比较,11.6与12.2旗鼓相当。这说明孩子们虽然没有看到研究人员展示20对物品的玩法,但却已经学会想象阐释了。
运用详细阐释容易出现的问题
认知过载(cognitive overload)可能会让人们错失详细阐释的良机。比如本章开头提及的那个沈德林记忆电话号码的场景,她一转身就把电话号码忘记了。这是因为我们在场景中,有太多的干扰因素,比如在相互介绍中,你担心自己的衣帽不整,担心自己的谈吐是否合适,从而在认知上忽略了对姓名以及电话号码等重要信息的记忆,错过了最佳详细阐释时期。
工作记忆有个特性,就是只能同时处理几条信息。因此当同时有太多信息涌入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受到强烈的认知负荷,根本顾不上详细阐释。
第二个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人们很可能会搞混需要记忆的内容。
假如你现在需要记住下列词语:面包、肉丝、水牛、野猪、韭菜、公鸡。你会怎么做呢?合理的策略是用详细阐释把它们分为食物和生物两类。但如果要让你根据顺序来记忆,你就可以用数字来对每个词语进行标识,8-面包,4-肉丝,6-水牛,5-野猪,9-韭菜,7-公鸡。这样,只要记住846597,再分别根据数字的押韵回想对应的词语,就能将词语及其顺序全部回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