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上,我和杭州观影团的小伙伴们,在时代国际影城汇和城购物中心店观看完电影《大突围》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中对战争场面的刻画十分逼真,枪林弹雨、硝烟弥漫,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
该片讲述了194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第一分校的师生们,在沂蒙山腹地大青山,面对日军疯狂围剿,浴血抗敌、胜利突围的悲壮故事,塑造了抗大一分校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有家国情怀的青年抗日英雄形象。
那些年轻的抗大学生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的热情,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苏凡就是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战士。
电影《大突围》之所以选择在11月29日公映,就是为了向11月30日“大青山突围胜利纪念日”和那些为之付出过生命、流淌过鲜血的先烈们、向伟大的抗大精神致敬。
《大突围》虽然在演员阵容和投资上,比不过《八佰》以及《志愿军:存亡之战》等战争大片,但这部电影也有它独特的魅力!
一、题材上很特殊
《大突围》没有选择士兵的主视角,而是将主视角放在了一群抗大(国防大学前身)学生的身上,通过一群学生的命运,来呈现一段在历史上真实发生在沂蒙山区的大青山突围战。
二、演员选择上很用心
这部电影的主角不选扛票房的大明星,而是选择敖子逸、艾米等00后年轻演员,还总共邀请了多达2.6万名大学生参与拍摄。
大时代里那些浪尖上的英雄值得被铭记,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了那些普通人。普通的学生、普通的村民、普通的战士,正是因为这些没有名字的普通人的前仆后继,才有了现如今的太平盛世。
三、女性在战争中的力量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同样勇敢无畏,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如辛锐等三位女生演奏打鼓吸引日军,最终壮烈牺牲,她们的事迹彰显了沂蒙精神中女性的坚韧与伟大。
而女性英烈那句“乐器就是我们的武器”更是令人动容,在大突围中要轻装减重,可是文艺女兵们却把乐器背在身上。文工团团长申芮身上始终背着的腰鼓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小学年代,当年我是学校腰鼓队的队员。
在战火的洗礼中,居然诞生了一名婴儿,接生、照顾婴儿、咬破手指让饿哭的婴儿吮吸手指…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女生们接力完成的。
她们比男生更艰难,没有卫生巾只能掏自己棉衣棉裤里的棉花,还要向男生借棉花。来例假了照样要行军淌过湍急冰冷的河流,不一定每个人都像肖雯一样有苏凡背。
总之,该片不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人性、信仰与责任的深刻思考,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青春与牺牲的崇高致敬。能够通过这部电影去感召今天的年轻人、大学生就是它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