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八十年代初,我生活的农村还很贫穷,那时的齐鲁大地都已分田到户,农民辛苦一年,粮食倒是够吃了,但是手里还是缺钱花,于是用粮食换钱成了家里零用钱的主要来源之一。记得那时,一到冬天农闲,农民都推车挑担到集市卖粮了。
我们姐弟四个,姐姐从小长得瘦小,弟妹还小,还数我长得高大,每当父亲去卖粮时,给父亲拉车的活就落到我头上,寒冬腊月,我放了寒假,我就给父亲拉车,去赶三天一次的孙村集去卖粮了。
每个寒冷的早晨,一大早,我就被母亲叫醒,说快起来吃饭,吃了饭给你爷拉车去卖粮,我总是懒洋洋的在温暖的被窝赖一会,才起床,走到院子,看到父亲已经把两大麻袋粮食装在了小推车上,小推车前面栓了根长长的绳子,于是我喝碗玉米粥就跟父亲出发了。
那时,几乎没有水泥路,到孙村集的路坑坑洼洼不好走,还有一段长长的上坡,父亲在后面推着车,我在前面拉,每到上坡,我能听到单薄的父亲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我必须使劲,才能帮父亲拉上去,上了坡,我和父亲的脸早涨的通红,大冬天的身上都冒了汗。
一个小时后,我们赶到集上的粮食区,这时,已经有很多人拉着粮食到了,他们身边露堆满了黄灿灿的玉米或者小麦,父亲把麻袋卸下来,解开口袋,也摆开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人来问价,他们转来转去,这时,父亲还有那些卖粮人的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买粮的把那几张薄薄的票子放到父亲手里,父亲仔细地数过,然后小心地叠好,收进上衣口袋里,这些钱父亲总不舍得花,要过年,还要盘算明年我们的学费,还有地里的化肥,种子,农药什么的。
卖了粮往往都快晌午了,父亲吃了中饭还要到矿上上班,我们必须接着急急忙忙往家赶,可是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起来,集市上店铺很多,也有很多卖吃的喝的,油条烧饼还有烧菜的阵阵香味刺激着我的味蕾,我看看父亲,他目不斜视地往前走着,我只能使劲咽下口水,装作看不见从一旁走过去,有很多次,我真想恳求父亲给我买一口好吃的解解馋,可是我知道父亲的难处,从不敢开口,每次我们都是空着肚子走回去,到家时都饿得前心贴后心,两腿发软,眼睛发慌。
事隔多年以后,父亲想起那时的情景,就感到内疚,他说他看出我的心思,但是那时他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花,所以他装作看不见,其实他心里更难受,他说,是他没本事,不能让我们吃好点,穿好点。但是我并不觉得,相反的,父母从不缺少对我们的爱,在这个清贫而温馨的家里长大让我很幸福。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在外面小吃摊甚至是大饭店里吃一顿饭都很平常,但那个年代买根油条吃个烧饼对我们都是奢侈的。虽然面对满街的香味,面对那么多的美食,我们没有享受过一次,但我却从中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拒绝诱惑。
农村清贫而节俭的生活,让我理解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体会到了父辈们面对贫困的无奈和无声的抗争。让我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长大后发奋读书,并靠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