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是一种憋大招的心态。
比如,很多人写文章,就想着自己文采不好,没时间。想着自己哪天自己各方面都有准备了再写,最后事情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其实,写不好文章,写一点想法不可以吗?就像我一样,每天都是碎片化时间写,所以我写的东西,全部都是我自己的经历,我的想法,我的感悟。虽然文字很短,不足以成文,但是你仔细看,一定会有收获。
所以,不先爬,接下来怎么走?不学会写一段文字,怎么写好一篇文章?
如果总想着走起来就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当然写不出来。
还有你会发现,很多小学孩子临近暑假结束,才赶作业,临近考试,才熬夜刷题。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做好这件事情,能力不但没有从这件事情当中得到提升,而且还变得很被动、很恐慌。
这些种中现象,都来自于人们想要憋个大招,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的心理。
有句话说:我们往往高估自己一天的能力,却低估自己十年的潜力。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踏实做好当下的事情,长时间来看自然会有高回报。
记得我中学时报名学校的运动会400米赛跑。那时候跑400米,我们学校的操场是两圈。
赛前训练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400米既考验耐力又考验爆发力,所以你第一圈的时候别发力,慢慢来,积蓄爆发力,第二圈的时候,别人力气用完的时候,你再使劲跑,来个200米冲刺,这样准能赢。
我当然信了她。结果就是,每次我都输。
后来我发现,不对呀。这种策略只适合别人的爆发力,或者耐力一定是略低我一筹的情况才行。
如果别人跟我实力相当,那我第一圈慢慢来,岂不是故意输给别人吗。
于是我调整策略,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使劲跑。但是跑到第二圈,明显体力不足了。
几轮下来,我还是输。
后来慢慢的,我逐渐找到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就是,我的腿长,所以起步就能甩开了别人一大截。
劣势就是,我的耐力不足,第二圈明显慢下来。
所以那段时间,我刻意训练自己的耐力。结果在运动会上,我居然得了个冠军。
看吧,大招真的不是憋出来的,而是日复一日训练出来的,如果我不是全力以赴才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可能始终都是落后的那个。
游泳队员学了再多的理论,如果不下水的话,他永远学不会游泳。只有下了水,才知道水的深浅,自己有哪些需要调整。
所以,全力以赴,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刻意练习吧,从吃好一顿饭开始,说好一句话开始。
PS:我在很多时候,也会陷入憋大招心理,所以才时刻提醒自己。此文,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