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我做教师的这段人生里,无论是教学,还是当班主任,我都非常的投入。为人也很单纯。从没有人想过我会提出离职,而且是去到另外一个城市,另外一个行业。何况,当时我已经工作11年,职称也到了高级讲师,小孩子才一岁多。学校当时也在升级,系科调整,后续的话,有机会转成副教授,做学科带头人什么的。
未来很安稳。可就是在这么一条方向明确,路况清晰的大道上,我突然离开,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借着05年暑假,学校调整的契机,让我对自己过往的十年,以及未来反思起来。往后看,我看不到什么未来,所有的,都是当下可以看得到的。而且,那个学校的环境、束缚等,让我越来越不喜欢。我问自己,人生就这样了吗?在三线小工业城市,一所地方职业院校,渡过余生了吗?
我内心很不愿意。相比于外在的这些东西,最终我还是听从了自己的意愿,不想为外在的职称、安稳等出卖自己的内心。毅然向学校提出了离职,06年春节后,就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了第二次的人生。
二
驱动我前往上海的,是互联网里的自由竞争的机会,是我渴望能够作出带有自己印记的产品或服务的目标。
对于这个目标而言,我有非常非常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尝试。正是因为这个目标的存在,让我能够放低身段,能够谦逊的学习。第一家公司Wealink的一年中,因为内部多方的“冲突”,我从原来的研发岗,掉到了产品岗,后来又从产品岗调整到了市场岗,负责媒体、社区运营等。
那一年中,看到了身边30、40号人来了又去。对一些人来说,这是很难接受的情况。但是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能够在短期内去学到可能需要几年、几家公司才能接触实践倒的岗位。虽然那时候已经35岁,但是没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个阶段,像海绵一样,不断的从周围的人、从工作的任务中去学习,就差CEO、COO的岗位没接触到了。
很幸运,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有了COO操盘整个商务社交网络项目的机会。创始人给了很大的支持,让我组团队、规划产品、把产品从0到1开发出来,然后带领团队从原来只有10多万用户发展到后来百万级的白领用户。与第一年一样,也是快速成长的一年,如何招聘、如何激励团队、如何管理项目,如何运营。这都与第一年思考和实践的角度不同。但也因为有第一年基层的实践基础,能够更熟练的运作整个项目。
08年中联络家项目因为创始人原因停止后,因为家庭的考虑,来到了厦门。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相比于上海,对我来说,厦门人生地不熟,整个互联网环境、氛围,风险投资资金等,都远比上海差。
那半年是很孤独、很焦虑的半年。一个人在家里,独自开发产品原型,又通过网络,尝试寻找合伙人,还要去寻找天使投资人,和各种潜在投资方商谈,没记错的话,往来厦门、上海等地,见了3、40家投资人、投资机构。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碰到了后来书仓网的天使投资人,有了他的支持,这才有后续7年的创业机会。
三
这几年时间跌宕起伏,有坑,有失败,也有成就感。
从高大上的上海CBD的五星写字楼,到厦门简易民居,再到火炬高新创业园。
从30多人的优秀团队,到只有三个人的初始团队,逐步发展到近20多人。
从早先的互联网,上百万用户的商务社交网络,到移动互联网,电子书发行平台,海内外上千万用户,再到现在回看起来,有些超前的“微现场”,场景场所感知项目。
从商谈投资未果,直接被盛大文学告上法院败诉,到年末春节前现金流出现问题,私人借款给大家发工资和年终一薪。
从融资500万美金,人来人往流动很大的公司,到自己融资数百万人民币的,四个核心人员连续合作七年。
从编写代码的研发,到写媒体稿件,负责媒体宣传,再到社区运营,从COO再到创始人兼CEO。
四
16年初,微现场融资失败后,团队解散了多数成员,留下核心的技术人员,从事项目外包的工作。正是在这个期间,对过往的十年进行了回顾、反思。
虽然也可以找些项目来获取现金流。但是和做自有产品相比,失去了那种动力,冲劲。另外,也觉得这么多年的时间,没有带大家一起实现财务自由,虽然薪资和市场没两样,但是,不想再耽误各位伙伴,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找到更好的前途。
也因为先前的时间里,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时间等等。所以决定结束这段创业人生。
同时,我给自己设定了未来十年的目标。职业上,做一个职业经理人,领域方面,转向企业信息化服务,所谓互联网+上,除了工作外,也在身体、心灵上制定了目标,追求一个平衡的人生。
如果说以往的人生是外向求索的,那么,这次的人生是内向建设的。通过内在的建设,来支持外在的如工作、成就方面的发展。
过去的两次人生,几乎是没有“日子”的概念。无论是学校的十年,创业的十年,都是围绕着“年”。但是这次人生不同,让我重新发现了”日子“,每天的意义。让我的生活回到每天,从清晨的晨读、瑜伽,然后是白天的工作,晚上的写作、健身、听音乐等,让身体、心灵、意识都回到每天,回到”日子“的周期上。这让我欣喜的发现,这样很踏实,和从容,也很平和。
而当一切回到当下,回到日子,精进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五
下一个人生?
2027年的时候,家里的小朋友已经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互联网+也到了转折阶段。我相信那会是人工智能普及开来的时代,会类似于10年-11年的快速成长期,那又会是一个新的机会。
而这正是我这次人生隐含的一条辅线: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学习,以及可能的实践。现在我还不知道,未来那次人生会做什么,但没关系,机会很多,只要我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