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不知不觉成了替罪羊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因对君主言听计从,却成了替罪羔羊,这是怎么回事呢?

齐襄公与文姜有私情,舍不得文姜返回鲁国,又担心鲁桓公因此怀恨在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暗中吩咐公子彭生,等宴席结束后伺机除掉鲁桓公。

宴席上,鲁桓公本就因齐襄公与文姜的暧昧心怀郁闷,再加上旁人不停劝酒,很快就酩酊大醉,临别时连礼仪都无法完成。

齐襄公见状,假意安排公子彭生将鲁桓公抱上车,实则示意他在路上动手。彭生依令行事,在途中害死了鲁桓公。

鲁桓公的死讯传来后,齐襄公装出悲痛的样子,假意哭泣。鲁国上下得知国君被害,群情激愤,有人提议出兵讨伐齐国。

但大夫师伯认为,鲁桓公的死因牵扯到齐襄公与文姜的私情,这种暧昧之事难以公开追责;

而且鲁国国力弱于齐国,若贸然动武,不仅讨不到便宜,反而会让家丑外扬,得不偿失。

于是,鲁国决定派使者送书信给齐襄公,要求他交出凶手彭生,以平息事端。

齐襄公见鲁国并未深究自己,便顺水推舟,下令将彭生押到集市上处死。

彭生被处刑前,对着围观的百姓大呼,痛斥齐襄公的指使与无情,可终究无力回天,最终成了替齐襄公背负罪名的替死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别轻易为不义之人卖命,不然哪天成了替罪羊,都没处说理去。#历史# #情感# #东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