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时,只觉其语言单调土气、缺乏灵动淡雅之美,读完便顿悟它平易纡徐的文风和平淡而山高水深的意境。作者把人物放入时代的背景,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地入木三分、每一段风景都蕴藉旖旎、每一个情节都牵引人心。合上书,所有的人物、景物、情节瞬间立体起来,在脑海广袤的天幕上一一放映。
孙少平,作为小说里的男一,性格狷介,家庭的贫困曾让他自卑过,郝红梅曾因钱背叛过,不过,他在郝犯错的时候,他选择了帮助她。后来在晓霞的引导下,开始博览群书、关注时事,跳出小农思想,培养了他独立、奇崛劲挺的个性。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担当、看到了铁骨铮铮,看到了冲破世俗的藩篱、追逐自己的梦想的韧劲。
他高中毕业后,留在村里当老师,后来村里的初中撤销了,他毅然选择去黄原城去打工,不为逃避繁重的田间劳动,只为锻造他强健的体魄和充盈的精神。他在黄原也不能从事脑力劳动,只能在工地上打小工、背石子,超负荷的劳动在他皮肤上镌刻下斑斑裂痕,他不抱怨、不自怜、不妥协,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只有在雨天和夜晚,借助豆点大的烛光,兀自椅窗而读,汲取精神世界的食粮,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在那儿,他碰到了好心的郭书记夫妇,让他感知到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温暖的人情;在那儿,他碰到了包工头胡永州,在少平得知小翠被胡多次侵犯时,内心潜在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喷涌而出,用拳头教训了胡一番,拿了工钱后便离开,离开时还把所有的工钱全给了小翠,让她回家。一个自顾不暇的人,还去解救马蹄下被践踏的小草,这需要多大的善良和勇气。可惜,小翠后来已堕落地沦为暗娼,少平救得了她一次,救不了她一生的悲惨扭曲。
因一次机会,他到铜城做了一名煤矿工人。他的吃苦耐劳、聪明才智、待人真诚让他在矿里当了班长、赢得了尊重。在那,他遇到了王世才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明明,也许是善良的情愫使他们迅速的熟络起来,最后演变成亲人般温润浑厚的情韵。
少平和晓霞原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恋人,他们的生活环境迥异,但他们依然可以诗词酬唱、共饮翰墨,达到心灵上的契合。可是一场突入其来的变故又一次降临在身上——晓霞为救一小孩而牺牲,听问噩耗后的他悲痛万分、独自去他们曾约定的时间、地点赴约,重温旧时风景,舒展离怀别苦。不知他是想通了还是对世事彻底失望了,他没听从妹妹兰香的话跟她去城里工作,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矿里,继续那机械危险的工作,奔向明明和师母的安乐窝。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性格和残酷的现实,才造成了他漂零不偶的际遇,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宿命吧。
忽然想起书里的一句话,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呵呵,不怕吃苦才不会吃苦。很喜欢少安、少平、晓霞、润叶等这样一群友爱、善良、默默奋斗的一类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但他们的诗韵和品质却相似,作者说,诗并不是作家的专属,而是存在于普通劳动人民的平凡而坚毅的生活里。这让我想起席慕容的一句话,历经岁月的反复挫伤之后,而生命的本质依然无损,那就应该是,近乎诗。
我们就真实的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处于迷茫期的我,总会被凡尘的琐事所困扰,被现实几乎磨平了棱角内心却愤愤不平,总认为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有人说,当你的野心支撑不了你的梦想的时候,请默默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