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一:佛陀思考人生
『一』
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开始了人生体验,但这种人生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随机的,自发的,盲目的。但也就是这种随机、自发、盲目的人生实践,让人在“行”的同时,产生“思”。在因行为、行动、因生、为生的种种活动中带出万千各式各样的思想活动。在这复杂万千的思想中,“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会活成这样”,“我怎样才能活得更好”,“我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则是所有思想活动的轴心。
创造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他本诞生于王室之家。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他出生七天之后就去世了,因此,他是由和他母亲同时嫁给净饭王的姨母抚养长大的。成年之后作为王子的悉达多,娶了舅舅的女儿作妻,且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罗喉罗。到出家之前他已拥有三位妃子。
净饭王给他取名叫“悉达多”,意思是“达成目的的人”(中文佛经的翻译为“一切义成”)。也就是说,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是带着人生目的来到这个世上的人。因此,有他母亲梦见小象入腹而成孕之说,有他刚出生就能自行七步,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我于天人之中,最尊最圣”。有趣的是,当他说完此话之后,即一如平常婴儿。
不过,作为王子的悉达多,确实非同凡响。16岁时,就在弓箭竞技会上,以一箭射穿7棵树的成绩,不仅夺得冠军,还赢得表妹耶输陀罗的芳心,抱得美人归。
用“达成目的”含义的“悉达多”给自己儿子取名的净饭王,当然是希望儿子成才以继承王位,更好地管理国家。悉达多自然不能老是深居王宫,左拥右抱娇妻美妾,享受富贵荣华。作为外来王位继承人的王子,要一如现代的中央领导,出宫门了解子民生活。
据佛教经典记载,悉达多一连出城郊游了三次:
第一次带着随从,驾着马车,在市区见到了一个白发弓腰,风烛残年的老人。
第二次在路边见到了一个痛苦呻吟的病人。
第三次遇到了一个送丧的行列。
以上三次出行所见,让他产生了离家出走寻求不老,不病,不死的强烈愿望。
正当他准备第四次外出时,忽然接到报告,妃子耶输陀罗产下一男婴,要他命名。他想正要出家,却来了一个障害自己的枷锁,因而给儿子取名“罗睺罗”(梵文:障害的意思)。就在当晚,他对抱着小王子熟睡的妻子作了无声的告别,唤醒御者车匿、牵出爱马,悄悄出了宫殿,离开了迦毗罗卫城,进入树林深处,削去满头黑发,脱下华丽服饰,穿上用树皮编织的沙门服。然后吩咐御者车匿,带着他的服饰和他心爱的白马,返回宫中,向父王报告,他已出家寻求人生真谛去,若不成道,绝不回国。这一年他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
据我研究人生命理的经验,佛陀的出生时间里,定然具有:
第一、身不旺食伤旺。食伤旺者会克制官杀。因此才会对刚刚出生的儿子就取名具有“障害”意的“罗睺罗”。
第二、儿子刚刚诞生,自己就决绝出走,说明出生时间中并无官杀透干克身。
第三、身不旺食伤旺,喜印生扶,但局中之印被财伤,且这伤印的财星定然立于年柱。财星旺故其父为国王,故本人有三妻。故生母在他刚出生七天就撒手去世。
第四、佛陀依姨母长大,说明其命局中虽正印弱极,但有偏印生身。
第五、偏印不仅代表庶母,还代表宗教信仰。因此佛陀命局中必有偏印,且此偏印必然紧贴日主,因为他的庶母也是他的养母。佛陀创教之后,姨母后来竟带了500宫中妇女投靠于他,皈依了他所创的宗教。说他有偏印生身,还因为他活到八十岁,才圆寂入灭。